按壓胸部就能救人性命!心肺復蘇兩個關鍵必須掌握

周國忠

2020年07月31日08:3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心肺復蘇是唯一能拯救心臟驟停患者生命的急救技術,也是現場急救培訓的重點內容。我們形象地將心肺復蘇比喻為“手搖柴油機”和“吹氣球”。那麼,心肺復蘇成功,也就是心臟驟停患者能被救活的關鍵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兩個真實案例。

案例一

某職業學校的校醫院,三五個學生抬著一名男生急匆匆進了大廳,紛紛大喊:“醫生,快來救命啊!”

醫生急忙迎出來,問:“怎麼了?”

有同學回答:“踢足球,倒地后就叫不醒!”

醫生一看男生的臉色不好,急忙吩咐放到檢查床上。檢查發現男生沒有反應,沒有呼吸,也沒有脈搏,立即開始了心肺復蘇,同時叫同學撥打了120。

救護車20多分鐘后趕到時,校醫室的醫護人員正輪流給男生做心肺復蘇。患者有偶爾的喘息,瞳孔也有光反射,但沒有自主脈搏,心電圖也只是直線。

醫生接手了搶救,推注了腎上腺素強心針。3分鐘后,心電監護出現室顫波,立即給予電擊除顫,患者隨機恢復了自主心律和自主脈搏。

患者送到附件的三甲醫院,但是后面隨訪得知,患者在ICU吹了半個月的呼吸機仍未蘇醒,家屬放棄治療送回家。

案例二

某大學操場,校醫老李坐在看台上,左手扶著打著石膏的右手,望著操場上揮洒青春的天子驕子們。

老李很愛打籃球,但是一個星期前摔折了右手臂,現在隻能在看台過眼癮。

忽然,一個男生倒地,引來很多同學圍觀,都在指指點點,但沒有人敢上前施救。

老李見狀,急忙向人群沖去,邊跑邊喊:“都讓開,我來!我會急救!”

老李對男生做了快速評估,無反應,無呼吸,也沒有脈搏!

老李指著人群中的一個男生大聲說:“你過來,照我說的做!”

男生愣了愣,隨即重重地點了點頭。

然后,老李指著患者胸部的正中央說:“把雙手並攏,手掌跟放在這裡,用力往下快速按壓!”

男生按照老李說的做,老李繼續給他指導,糾正他的操作。

我們的救護車到達時,患者有偶爾喘息,心電圖顯示室顫,除顫后恢復自主心律和自主脈搏,送到醫院時已經恢復自主呼吸。

后面隨訪,患者存活出院,而且沒有任何后遺症。

兩個相同的案例,為什麼結局不一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心肺復蘇成功的關鍵因素。

決定心臟驟停患者是否能存活的關鍵因素有以下兩個方面:

1、開始心肺復蘇的時間

心臟停止跳動后10秒,患者就可能出現意識喪失,停跳30秒可能出現抽搐,停跳1分鐘呼吸可能會停止,停跳4分鐘腦細胞開始水腫,停跳8∼10分鐘會出現腦細胞壞死,即便救過來也可能是植物人。

因此,在心臟停跳后4分鐘內開始心肺復蘇是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的關鍵。前面講的兩個案例,根本的差別就在於開始搶救的時間。案例一是同學將患者搬到校醫院,中途浪費的時間肯定超過4分鐘。案例二中,校醫老李雖然因為手臂骨折不方便搶救,但是當場指導一名同學施救,為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2、高質量的心肺復蘇

除了黃金4分鐘的搶救時間,高質量的心肺復蘇也同樣重要。關於高質量的心肺復蘇,國際指南明確要求有5條,因此我們稱之為“高質量心肺復蘇國際五條”。包括:按壓深度5∼6厘米,按壓頻率100∼120次/分,按壓間隔時間每次小於10秒,按壓放鬆時保証胸廓完全回彈,盡量避免過度通氣。

這五條是心肺復蘇培訓的重中之重,因此經過培訓的人應該都很熟悉,對於沒有培訓過的讀者,您隻需要記住一句話就行:快一點、用力一點、不要停、幅度要大。

以上兩個方面----開始心肺復蘇的時間和高質量的心肺復蘇,其實也很好理解,仍然用手搖柴油機的比喻,柴油機熄火后及時開始手搖,柴油機趁熱的時候容易重啟,等放冷后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同樣道理,想要將柴油機重啟,是不是得快一點,用力一點,不要停,幅度要大?

此外,還應該借助心臟除顫儀AED 進行搶救,在沒有心臟除顫儀的情況下,應該在第一時間撥打120,尋求醫療援助。如果做到了及時心臟按壓和正確使用心臟除顫儀,同時撥打120 ,挽回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概率極高,三者缺一不可。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梅藝璇、楊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