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銀川市的各個公園都活躍著打太極拳的人們,其中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對於他們來說,練習太極拳是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首選。但需要注意的是,太極拳雖然廣受歡迎,但是練習也要得法和講究,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去練習。隻有通過規范和系統的學習,練習太極拳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太極拳最好跟專業教練學
馬俊還提醒,雖然練習太極拳的人很多,但相當一部分練習者都存在一個誤區,即跟隨錄像或者書籍自學,這種學習方式難以領會到太極拳的要領。“太極拳的每個招式和動作都有嚴格的規范,跟隨錄像練習難以糾正自己的錯誤動作。而錯誤的動作一旦形成,輕則事倍功半,重則會致殘。”馬俊說。
“舉個例子,打太極拳的重點是練習‘下盤’,即腰胯和腿部肌肉。練習時要將腰胯之力投送到身體的各個角度和方向。這個過程要感受肌肉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不可能通過錄像學習到。”
“有些老年人通過錄像或者書籍學習,覺得是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但這種方式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馬俊指出,太極拳是肢體的藝術,自己摸索練習除了動作不規范以外,氣息、經驗、感受,這些元素都是不可能通過錄像學習到的。馬俊建議,練習太極拳最好跟隨有資質的專業教練學習,好過自己摸索。
練心肺增柔韌緩血壓
太極拳六段教練馬俊練習陳氏太極拳20年。馬俊說,老年人練習太極拳的益處頗多,首先能夠改善心肺功能,練太極拳的時候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並且在練習過程中還要通過腹式呼吸法,來有效地增強胸腔的容氣量,這就增加了吸氧呼碳的頻率,從而提高了身體的獲氧量。
其次,太極拳有助於增強肢體的柔韌性。太極拳的基本動作是以上肢的圓弧運動,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進行,並伴隨著重心的交替變換。“40歲以后,人的肌肉水平極速下降,而這種運動方式可使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而像下勢、蹬腳等動作,還能夠改善關節的柔韌度。”馬俊說。同時,太極拳還能夠有效緩解高血壓。高血壓病人動作的平衡性和協調性較差,練太極拳有助於改善這方面的機能。
練習時注意保護膝蓋
馬俊特別建議,老年人練習時要格外關注膝蓋狀況。“打太極拳的重心在下半身,練習的實質將打拳的過程放緩、放慢,不斷地重復,最終讓肌肉形成記憶。但此時對於膝蓋的壓力較大,所以練習時要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
太極拳看似慢動作,但不要以為運動不激烈就不需要熱身。馬俊建議,練習太極拳之前也需要一定時間的熱身,這樣可以將全身肌肉、關節、韌帶“喚醒”,在運動中就不容易受傷。練習前的准備活動能使人迅速進入運動狀態,讓人感覺到運動輕鬆自如,提高動作准確性。
練習后的放鬆也不可輕視,因為放鬆活動能有效地消除乳酸堆積,有利於消除疲勞。練習者可以從小腿抖動、拍打開始,然后放鬆大腿,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如果腿部有損傷,要特別注意對腿部和膝關節的按摩,按摩手法應該是先重后輕,使運動狀態下的肌肉逐漸恢復到安靜的狀態。(記者 張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