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6月20日傍晚,市民正在安徽省亳州市行政中心大院內散步。(張延林/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某明星走路姿勢不雅”,引發大家對於走路姿勢的關注。走路每個人都會,可是正確的走路姿勢是什麼樣子的呢?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的魯智勇博士,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為我們進行了了專業解讀。
魯智勇博士表示,“每個人的個體結構、身體解剖不一樣。目前從國際上來說,沒有一個相關的研究,或者相關的數據來表明正常人的走路姿態是什麼樣的。也沒有客觀的指標說,頭抬多少度、步長是多少等。”
但是,魯智勇博士說,按照人類正常的生理結構來說,人們走路時應該注意以下部位:
第一個是頭頸部。頭頸部應該微微上抬而不是低下,因為低頭容易造成后頸的肌肉僵硬,而前面的肌肉長期處於一種鬆弛狀態,這樣就會產生肌肉萎縮或者攣縮。
第二是肩部。肩微微仰,往后打開。
第三是膝蓋。當跨步的時候,后腿一定要伸直。如果不伸直,后面的肌肉就長期處於一種休眠、未激活的狀態。時間長了,大腿后區的肌肉相對也會萎縮。
第四是著地的部位。最健康的方式是先后腳跟著地,然后逐漸重心移動,最后全落在前腳掌。這是一個正確的步行周期。每個人的身體解剖結構不一樣,有的人外八字,有的人內八字,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選擇最適合你自己的。原則上是建議微微的有一些外八,從人體的解剖來說,微微的外八是相對正常的,也是最健康的,因為髖關節有一定的外翻角度。但是過度外翻,也有可能會造成一系列的動力鏈問題,進而產生損傷。(黃曉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