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到底靠不靠譜?

專家建議:不能盲目輕信,也不可貿然排斥

2016年09月19日13:58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免疫療法”到底靠不靠譜? 專家建議:不能盲目輕信,也不可貿然排斥

“麥吉通過兩個階段的CAR-T治療,體內已經沒有白血病細胞,生命體征平穩,完全可以長期生存,我們對她的前景很樂觀。”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菲律賓籍女孩麥吉(化名)在中國接受了CAR-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后,恢復良好,日前,其主治醫生表示。

而此前,也有患者在其他醫院接受了“號稱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合作的腫瘤生物免疫療法”離世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同是細胞免疫療法,為何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為了探明“細胞免疫治療”到底靠不靠譜,記者採訪了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血液科主任楊建民教授,他是我國甚至全球最早開始接觸CAR-T細胞免疫療法的臨床醫生之一,早在1997年赴美留學時,楊建民就展開了針對CAR-T的研究。

到底什麼是免疫療法?

其實,免疫療法已有30多年的歷史,只是最近兩年才逐漸走入大眾視野。2013年,癌症免疫療法被評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並且位居第一﹔2014年末,世界權威雜志《科學》將“癌症免疫療法”預測為2015年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証據也表明,人體的免疫系統可成為對抗腫瘤的一個“強大盟友”,而癌症免疫療法就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主要包括過繼性細胞治療、免疫調節劑、腫瘤疫苗以及免疫結合點阻斷治療等。

在目前眾多免疫治療方法中,CAR-T是最為先進的治療方法,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受到了“熱捧”。2014年CAR-T成為癌症研究領域最大焦點,甚至有專家認為,隨著CAR-T技術的日益進步,一場真正的醫療革命即將上演。

CAR-T,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這是一個出現了很多年,但是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上的新型細胞療法。”楊建民告訴記者,“CAR-T是基因修改T細胞的治療方案,換句話說就是把病人的免疫T細胞在體外通過生物技術改造,令其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然后把這些細胞輸回給病人,達到識別、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效果。”

它的主要過程是從癌症病人身上分離免疫T細胞,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給T細胞加入一個能識別腫瘤細胞,並且同時激活T細胞殺死腫瘤細胞的嵌合抗體,再經過體外培養,大量擴增CAR-T細胞,然后將細胞輸回病人體內。

與NK、CIK、DC等細胞的生物免疫治療相比,CAR-T治療是一種專一性的靶向治療。“針對不同的腫瘤,找到腫瘤表面抗原,根據這個腫瘤表面抗原的特異性,把T細胞靶向到腫瘤層去,讓CAR-T細胞有一個非常針對性的靶向治療的特性。如果靶向特異性高的話,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

免疫治療有長處,但非萬能

這麼好的治療方法,是否對所有患者都適用呢?

楊建民反復強調:“免疫治療有它的長處,但不是萬能的,風險依舊存在。”以長海醫院現在對CAR-T的使用原則為例,“隻有當其他療法都用過,不起效的時候,再試試CAR-T”。

目前,包括CAR-T在內的免疫療法基本上屬於臨床試驗階段,相關治療技術還在發展之中,仍然有許多改進的空間,比如:在治療實體腫瘤時,如何克服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如何解決脫靶毒性等,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臨床上,CAR-T治療失敗的患者也有,卻沒有人報道他們。”楊建民說,“踏實看病,不要總想搞個大新聞。”畢竟對於絕大多數缺乏相應免疫學知識的患者來說,在臨床單位的宣傳攻勢面前,是無法判斷細胞治療的優缺點和療效的。

另一方面,我國仍然缺少與“免疫療法”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亂象。“很多單位只是照葫蘆畫瓢地開展免疫治療技術。我一直認為開展免疫治療必須嚴守兩道標准:一是安全,二是有效。”楊建民表示,“國家應盡快出台符合國情的硬性標准,幫助中國分子生物醫藥工作者們在現有CAR-T的基礎上再提高療效,做得更好。”

2016年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慢病)》及2017年科技部《“精准醫學研究”重點專項》中,明確將基因修飾細胞免疫治療(CAR-T)個性化治療標准作為重點專項進行研究。

所以,專家們建議,對“免疫療法”,一定不能盲目輕信,也不可貿然排斥。(金婉霞 記者王春)

(責編:方正(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