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乳腺癌: 四大誘發因素要小心 防治癌症要科學

2016年09月23日09:1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李惠平主任做客人民網。(黃曉敏 攝)

乳腺癌一直是困擾很多人的一種疾病,這病是否有那麼可怕?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2016年全國科普日期間,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乳腺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腫瘤學博士李惠平老師,讓專家來講講乳腺癌是什麼樣的疾病,又該怎樣預防。

乳腺癌的常見症狀是什麼?

李老師說,雖然科學在進步,但是科學的理念還沒有普及到日常生活中,很多威脅生命的疾病不僅沒有遠離人類,發病率反而上升了。乳腺腫瘤是和生活行為較密切的一種瘤,又叫生活行為癌,它有著相對其他腫瘤較易被發現的症狀和體征。因為乳腺是一個體表器官,有任何的異常,都可以被自己發現。常見的症狀有:乳腺上有可觸摸到的腫塊、局部出現凹陷、乳頭有內陷、或是有一些橘皮一樣的外觀,這些實際上都是乳腺癌早期的症狀。

乳腺癌的誘發因素

李老師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首先,從飲食來講,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甚至高糖的食物均易誘發乳腺疾病﹔其次,過度酗酒也容易造成乳腺癌的高發﹔再次,要注意絕經期的雌激素替代治療——為了減少更年期常有的一些出汗、脾氣急躁、失眠等症狀就用雌激素來替代補充,實際上會造成乳腺癌的高發﹔最后,過度食用營養品實際上對乳腺也是不好的,因為很多營養品都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

乳腺癌高發人群做預防性乳腺切除手術是否科學?

李老師說,有乳腺癌遺傳基因和家族聚集性的人,也沒必要過度恐慌,可以借助基因監測手段,檢測BRCA1(乳腺癌一號基因)是否突變。檢測出突變的話,就屬於乳腺癌高發人群了。

關於“乳腺癌高發人群,做預防性乳腺切除手術是否科學”這個問題,李老師說,是否切除,對於基因位點的判斷很重要。如果科學判斷某個基因位點突變確實跟乳腺癌的高發有關,做這種預防性的切除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沒有准確的科學判斷,去做預防性切除,實際上是不太可取的。“任何以損害器官為主手段,都不是首選的科學手段,科學是保護人類、保護各種器官的。”李老師說。

乳腺癌早期的發現方法有哪些?

李老師說:“早期發現的方法主要是臨床醫生的檢查,主要途徑就是B超﹔或是到一定階段,做一個物化,通過影像學檢查來發現的一些早期症狀。

此外,李老師還表示:”定期體檢很重要。如40歲以上要每年體檢﹔40至45歲要做B超檢查﹔45到55歲時,如果B超檢查發現問題,要在醫生的建議下做物化﹔高危人群30歲就需要每年做一次B超﹔一般風險的人群沒有必要那麼緊張。”(黃曉敏)

點擊進入2016全國科普日專題報道

(責編:余悅(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