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為事業、家庭和兒女操勞了一輩子,本該好好享享清福。然而,有很多老人卻開心不起來,身體狀況不斷走下坡路,心裡承受著孤獨和寂寞。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35年,我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2.12億人增加到4.18億人,佔比提升到29%。
曾經生活和工作中的頂梁柱卻慢慢成為無事可做的“糟老頭”和“老太婆”,曾經充實的生活一下變得空空蕩蕩。不到飯點兒亂溜達、沒事守在電話旁、沉默寡言一個人……許多獨居的老人都說自己的心總感覺空空的,每天活不出滋味。年紀大了覺也少了,經常天沒亮就醒。可起了床也無事可做,不是屋裡黑著燈開著電視坐一天,就是出去漫無目的地遛彎兒,有時不知能去哪兒,就搭上公交車,從始發站坐到終點站,再坐回來……據民政部統計顯示,我國40%的老齡人口是“空巢老人”,2015年空巢老人已超過1億﹔全國老齡委最新發布的數據表明,目前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50%,大中城市達70%。“空”成了他們生活的主題,寂寞、懷舊、失落、挫敗和衰老感纏繞著越來越多的“空心”老人。
針對許多“空心”老人的健康情況和心理需求,本刊特別邀請了權威老年保健和心理專家一起開方,為老年朋友們推薦了“一二三四五”五件驅除孤獨的法寶,以期幫老人們多些快樂,少點愁容,不再“空心”生活,踏踏實實地享受幸福晚年。
一個“中心”是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安享晚年的保障。大家熟悉的“一零定律”,就是把身體健康看做“1”,其他則是后面的“0”,身體垮了,其他都沒了意義。
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劉曉紅建議,老年人睡眠起居要有規律﹔每天堅持晒太陽15∼20分鐘,但要避免暴晒或中暑﹔每天喝水6∼8杯(每杯200毫升),少量多次為宜﹔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種類多樣化,並且控制油、鹽攝入。
從健康管理上來看,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應隨身攜帶醫保卡、自制急救卡(寫明姓名、住址、聯系人電話、血型、主要疾病和用藥)和急救盒(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學會自我監測脈搏、體溫、血壓等﹔每半年體檢一次為宜。另外,情緒健康不可忽視。
做到“兩點”一身輕
1.糊涂一點。很多老人愛把 “我走的路比你過的橋還多”挂在嘴邊,老人們是有生活智慧,希望孩子多聽。但年輕人也有自己的主見,想法跟老一輩有很大分歧。意見一旦被擋回,老人心理會有很大的落差。北京老年愛心傳遞熱線創始人徐坤建議,一方面老人要調整好心態,對兒女的生活“難得糊涂”﹔另一方面,子女要多忍讓多尊重,遇事主動征求父母意見,耐心傾聽。
2.瀟洒一點。許多老人一輩子忙工作、忙兒女,年輕時的興趣愛好都放棄了,是時候關心一下自己了。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發現,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可以幫老人增壽7.5年。養花、遛狗、下棋、釣魚都能讓生活更有滋味。徐坤建議,老年人可帶上老伴,出去看看,暢游山水,不僅能開闊眼界,心態也會更年輕。
三個“忘記”更快樂
1.忘記年齡。從心理學上來說,怕老和怕死緊密相連,對死亡的恐懼是人的本能。但我們缺少死亡教育,多數人無法正確面對死亡。徐坤建議,兒女們應該多關心、多觀察老人的情緒﹔社會也應建立一種支持體系,讓老人了解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規律。忘記自己的年齡,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2.忘記怨恨。不要總回憶過去的仇怨和坎坷。徐坤說,這一輩的老人可以說經歷過很多苦難,但事情過去了就不要再計較和糾結,因為它們和如今的幸福生活比起來都微不足道。
3.忘記欲望。適度的欲望可以督促人努力奮斗,但這多針對於年輕人。步入老年,工作上已退到二線,生活上節奏減慢,收入也會減少。徐坤建議,老年人需要在追逐欲望和知足常樂間,找到一種平衡,把目光多放在已得到的事物上,少去和他人攀比。
“四老”陪伴不空虛
1.有個老伴。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美國研究發現,伴侶和婚姻生活對老年人健康意義非凡。如果夫妻間經常散步、談心、閑庭憩坐,往往會勾起美好回憶,使雙方心理年齡年輕化。
2.有個老友。人是社會性角色,需要有朋友、圈子做支持。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林恩?伊萊斯研究發現,與5個以上親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觸的老人,死亡率降低22%,平均延壽7年。
3.有個老窩。家給人一種熟悉和安全的感覺,人老了更需要這種歸屬感。不少兒女在外工作把父母接了過去,但陌生的環境會讓老人感到孤獨。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楊萍建議,這種情況下,兒女更應該多和父母交流,抽空帶他們轉轉,熟悉下周邊環境,提升安全感,為他們交朋友牽線。
4.有點老底。養兒防老的觀念讓很多老人並沒有為晚年的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備。楊萍建議,如今“421”型家庭的增多,傳統的養老觀念也需要升級,老人應該為養老提前儲蓄,要有些理財意識。
記住“五要”顯年輕
1.要學。劉曉紅建議,老年人每天應堅持一定時間的聽、說、讀、寫等多樣化認知能力的鍛煉,並且接觸新的知識,比如學習一門外語、攝影、音樂等,都能夠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等認知障礙性疾病。
2.要動。對老年人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堅持下去最重要。劉曉紅推薦步行、慢跑、游泳、太極拳、經絡拍打操等“慢運動”,每周運動3∼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每周不少於150分鐘。
3.要笑。研究發現,每天大笑1次具有抗擊心理衰老的功效。哪怕回想大笑場面,也能使壓力激素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別降低39%和70%。楊萍建議,老人可以多看看相聲、小品,和天真爛漫的小朋友接觸,讓自己開懷大笑。
4.要俏。林語堂說過“優雅地老去,也不失為一種美感”。楊萍建議,人老了仍要注重外表,不時買幾件新衣服精心打扮自己,這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熱情。
5.要聊。“空心”老人最害怕的便是寂寞。徐坤建議,老年人應該多和同齡人交流,避免“孤獨”,還可以通過參加社區的活動和興趣小組,找到有共同話題的聊伴。(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