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篇文章刷爆朋友圈,一個妻子攢了很多怒氣大力控訴丈夫跑步上癮,不僅花錢還不顧家,咬牙切齒:"你跑步還不如出軌。"跑步真的能讓人上癮嗎?上癮會引發各種隱患嗎?運動上癮究竟有益還是有害呢?記者採訪了專業人士和運動達人來解惑。
症狀
即使受傷也不願停止運動
隨著網上各種馬甲線、人魚線、A4腰的展示和馬拉鬆等賽事的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各種運動中,甘之如飴。有些人一天不運動就極不舒服,甚至心理開始愧疚。還有些人如果當天不完成自己的運動定量就無法入眠。鍛煉有益身心毋庸置疑的,但是,各位運動達人也需要注意運動過多或不當運動,不僅有可能反而造成身體損傷,還有因鍛煉成癮,反過來對身心有害。
首先,要分清楚所謂的成癮是“真癮”還是就“假癮”?
參加過好幾次馬拉鬆、幾乎每天堅持路跑,一周游泳一次或打羽毛球的白領可可認為自己這樣熱愛運動,在別人眼裡就是“運動上癮”。但她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因為“運動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讓我從曾經的低谷中走出來,克服了沮喪,現在每天運動心情好,身材好,而且,顯得年輕”。那麼,她這種享受運動熱愛運動堅持運動算不算是心理學意義上的運動成癮呢?
答案是:不。
廣州的馬拉鬆教練鬆風認為,其實,真正運動成癮者是比較少見的,更多的是運動愛好者,有些是被人玩笑稱為“運動上癮”的骨灰級運動愛好者。運動愛好者一般都是非常規律的鍛煉,也非常嚴格控制鍛煉的強度時間和次數。一般來說,一周鍛煉4-5次,強度在自己承受范圍內,這種應該叫做熱愛運動。而基本頻率過高,比如一天超過2次,甚至中午僅有1小時的休息時間也都用來運動,此外,還嚴格控制飲食等等,才能說是成癮。正常運動和運動成癮的一個判別標志就是:運動成癮者感覺不運動就活不下去,而且即使傷痛也不會停止,同時伴隨有追求完美的心理特質。
所以說,運動成癮並不是簡單地以普羅大眾眼裡的“上癮”為標准的。美國菲爾丁研究院(Fielding Graduate University)的臨床心理學家瑪麗蓮·弗賴穆斯(Marilyn Freimuth)認為,“鍛煉成癮可以佔據一個人的全部生活,這樣的人身體受了傷,腦子卻還成天想著鍛煉。”也就是說,運動成癮者滿腦子都是運動,即使身體條件不適合也依然有強迫性的運動行為或想法。而對於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來說,由於工作、天氣等原因而暫停暫緩運動是經常的事,暫緩或調整運動也不會感到活不下去。
心理
跟厭食症類似有強迫行為
運動成癮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即具有不同尋常的心理特質。《美國醫學會雜志》曾有文章指出,那些對跑步十分熱衷的男性,也就是那些“視跑步為義務”的人,和患有厭食症的年輕女性有著許多相同的心理特質,比如追求完美、容易抑郁,只是程度較淺而已。厭食症患者會認為:我還不夠瘦,我還不夠美。而運動成癮者的心理與之類似:我運動得還不夠多,還不夠好,我還不夠努力。
《行為成癮雜志》上也有研究指出,女性更容易在鍛煉成癮的同時出現飲食失調。研究者調查了近1500名年齡在18至79歲之間對象,結果發現了兩類鍛煉成癮,一類是初級鍛煉成癮(primary exercise addiction),它不伴有飲食失調,在男性身上較為多見﹔另一類是次級鍛煉成癮(secondary exercise addiction),它和飲食失調一同出現,在女性身上較為多見。后者和強迫行為有更多相似之處。這就可以解釋運動成癮的發生過程:熱愛運動——愛好越過界限——成為強迫熱情——行為變得僵化——對運動過分投入。
鬆風認為,“女性運動成癮,我覺得更多是心理問題,覺得自己身材不夠好啊,比不上其他女生。”而如何克服呢?鬆風的建議是:轉移目標。“很多成癮的人都是單個項目成癮,發現多個項目轉移興趣會比較有益,此外,還要注重其他文藝愛好的培養。”
后果
運動成癮被忽略
嚴重危及身體健康
瑪麗蓮·弗賴穆斯說,“由於我們的文化很重視身體活動,使得(運動成癮)這個問題很容易受到忽視。”
確實如此。現代社會公認運動鍛煉是有益身心的好事,而且也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和社會危害,在旁觀者看來,運動成癮是運動者身體好運動能力強的表現,同時,運動上癮往往意味著更加自律、刻苦、努力、堅韌,這和其他任何“上癮”類型都迥異。不僅不會被歧視,還會被贊揚甚至崇拜。在這樣的社會氛圍和心理普遍狀態下,運動成癮不容易被識別,運動成癮者因此會失去調整和治療的機會。僅從身體的角度來說,對於運動上癮者來說,運動本身對其產生的愉悅感、成就感要比普通人高很多,強烈的快感會使他們下一次鍛煉得更猛更多。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嚴重的健康問題,比如:過勞損傷、心血管問題等等。這就顯然與運動的初衷南轅北轍了。
對於重度運動成癮的人來說,還需要完全停止鍛煉,採用認知行為療法、改變患者對於鍛煉的態度等方法治療,如果飲食失調患者又對鍛煉有癮,那更需要專業醫生的指導和治療了。
如何避免
適度地、正確地運動很重要
近年來,健身、平板支撐、瑜伽、跑步等成為都市最受追捧的熱門運動,但上述運動中任何一種運動不當都容易引起損傷,有些甚至是終身性的損傷。凡事皆有度。熱愛運動要量力而為,同時科學、正確地運動尤其重要。
跑步:跑姿很重要
每年,僅美國就有2200萬跑步者因為受傷而不得不中斷練習。而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因為使用了錯誤的跑步姿勢。而錯誤的跑步會損傷膝關節。比如跑量過大、跑量增長過快、沒有准備就盲目跑馬、體重較大但隻採用跑步這種單一運動方式、跑前不熱身跑后不拉伸、缺乏力量訓練意識、跑姿不合理等。
可可建議初跑者:在你平時跑步短褲中再穿一條彈力短褲,這樣可以避免擦傷﹔買真正的跑步鞋,因為穿著錯誤的運動鞋跑步會傷害你的腳和腿﹔棉襪會導致水泡,最好買專門跑步用的襪子﹔女性記得買運動胸罩﹔跑后一小時內是通過進食和飲水幫助恢復的最佳時間﹔在長距離跑前在腳趾之間涂抹一些按摩液﹔跑后不要沖熱水澡,這樣隻會增加你發炎的機會。
鬆風強調,運動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需要體檢,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對初級跑友,他建議一周跑3~4次,採取走跑結合的方式,3個月后再慢慢增加強度。若是想提高成績和糾正跑步姿勢,那麼,“請教練進行專業指導會讓你跑得更好更安全”。此外,他提醒跑友參加馬拉鬆前先做一個體檢,預防潛在風險,“在訓練期間咨詢教練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訓練計劃,比賽前需要設定合理的跑馬目標,不要盲目攀比,賽前注重飲食和休息,賽中注意控制好節奏”。
健身:需要專業指導
健身愛好者於岩認為,現在進健身房鍛煉肌肉線條的越來越多,但要鍛煉哪一塊肌肉、需要使用哪些器械、多大的運動量才適合,都是十分專業的。“男生如果隻做胸肌鍛煉而不加強背部力量,很有可能導致雞胸。”健身前需要充分熱身、運動后要好好放鬆,否則不僅練不出好線條,還容易拉傷肌肉。他建議,去健身房做力量鍛煉需專人指導。而對於前一陣子很流行的平板支撐,他認為,也不是隨便在地上一撐就行的,如果姿勢不正確,腰背被架空反而會引發損傷。
貼士
美國疾控中心推薦的成人最低鍛煉標准:
1.每周快走2小時30分鐘,或慢跑1小時15分鐘,或其他相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2.每周至少兩次力量訓練,鍛煉全身主要肌肉。
運動適量、適當才能令身體健康。(記者 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