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該怎麼治?美國EPR療法面臨困境

2016年12月09日13:1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強迫症該怎麼治?美國EPR療法困境

新華社專特稿 強迫障礙,俗稱“強迫症”,是臨床上常見但較難治愈的一種精神障礙。暴露反應阻斷(ERP)療法是迄今証實針對強迫症最為有效的療法,但具體療效受患者病情、治療師水平等多種因素制約。

在美國,有資質提供ERP療法的醫生少得可憐,而動輒上萬美元且基本用不了醫療保險的治療費更是讓不少患者頭疼不已。

對症治療有多難?

無論何時何地,大學生莫莉隻要見到隨處亂扔的垃圾,她必然會撿起來,不然心裡難受得要命﹔每晚上床前,她必然會將手機固定放在床頭櫃某處,差一厘米她都無法入睡﹔在五金店打工,她認為一旦穿上工作服就會遇到倒霉事,雖然明知這麼想很荒謬,但她就是控制不住,實在受不了穿工作服時就隻好請病假。

莫莉14歲出現強迫症症狀,一開始家人就帶她看心理醫生。時至今日,她找了不少醫生,但這些大夫要麼只是通過談話幫她分析病因,要麼干脆兩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多次受挫,讓莫莉感到筋疲力盡。

其實,早在2007年,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就將ERP療法推薦為治療強迫症安全有效的一線治療方法之一。傳統的談話治療強調挖掘患者童年或以往人際關系,以期找到導致患者症狀的原因。而ERP療法認為,原因並不重要。

心理學普遍認為,強迫是患者對某種特定情境或刺激的習慣性反應,這種情境或刺激會誘發焦慮或恐懼情緒,患者會通過反復動作或儀式化行為緩解焦慮恐懼情緒,但這樣做恰恰導致強迫症狀難以消除。ERP療法就是讓患者在放鬆的基礎上,增加暴露在誘發焦慮恐懼情緒的情境或刺激中,以打破這種情景刺激與焦慮恐懼情緒的聯系﹔然后阻斷強迫症的儀式化行為,打破這種行為與焦慮恐懼情緒的聯系。隨著治療推進,患者最終面對特定情景刺激時,不再覺得有必要做出某種儀式化行為。

一個例子是,讓有強迫洗手行為的患者將雙手放在泥水中,盡量延遲洗手時間。其間患者可能感到比較痛苦,但通過科學合理、循序漸進的指導,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患者很可能不再被強迫症狀煩惱。“一旦人們受困於某種想法,他們覺得這種想法或對他們而言很有意義,或在向他們傳達出某種可能受到的傷害,”大芝加哥地區焦慮治療中心ERP心理醫生卡倫·卡西迪說,“而ERP告訴他們,這些想法沒有任何意義,你需要學會忽視它們。”

雖然臨床証實ERP療法確實有效,但在莫莉生活的小鎮,卻找不到一名擅長這種治療的心理醫生。而在美國,像莫莉這樣苦於多年找不到對症治療的強迫症患者不在少數。

多項研究表明,由於嚴重匱乏專長ERP治療的心理醫生,加上地理因素和經濟條件等限制,強迫症患者從出現症狀起平均要花17年才能得到對症治療。而傳統的談話療法非但無助於減輕患者病情,反而有可能加重他們的症狀。部分患者病情甚至嚴重到令他們無法踏出家門,生活幾乎沒有質量可言。

ERP心理醫生嚴重稀缺

美國《大西洋月刊》報道,美國強迫症患者大約在300萬至700萬之間,而心理醫生多集中在城市,農村地區嚴重匱乏,超過半數縣根本找不到心理醫生。至於具有開展ERP治療資質的心理醫生,雖然迄今沒有確切統計數據,但數量更是遠遠滿足不了當前需求。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心理醫生琳恩·布夫卡介紹,ERP療法屬於認知行為療法,后者作為相對較新的治療方法,強調改變患者思維模式,而非試圖理解患者思維。心理醫生需接受認知行為療法或ERP療法培訓才能開展相應治療。雖然目前對培訓時長沒有強制規定,但這類心理治療師數目“確實不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較年長的心理醫生可能根本不會接受ERP培訓。雖然心理醫生執業后都要接受繼續教育,但培訓課程大多集中在倫理道德討論或對“癮君子”、難民等特定人群的幫扶上。另一方面,心理醫生一旦確定主業方向后,今后很可能在這一領域不斷精進業務,而不是從頭開始學一項全新的治療方法。

ERP療法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當時心理學家理查德·所羅門訓練狗躲避電擊,結果沒想到這些狗一看到燈光亮起,不管隨后有沒有放電,都會跳過障礙物躲起來。所羅門為治療這些狗的強迫症,就在燈光亮起后阻止狗跳過障礙物。起初,這些狗表現得非常焦慮,有的急著爬牆,有的嚇得小便,有的狂吠不止。但如此反復多次后,這些狗逐漸不再害怕亮光。換言之,它們的強迫症治好了。

同樣的療法應用於人類身上,過程也同樣會比較痛苦。事實上,迄今臨床証實有效的ERP治療多針對輕度至中度強迫症患者,這些患者經兩三個月治療后症狀至少能得到部分緩解。至於具體療效,用國際強迫症基金會常務董事杰夫·希曼斯基的話說,是個“很大的未知數”。治療師風格、患者焦慮程度和對暴露治療的忍耐度、療程設置、家庭成員對患者反應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到治療效果。一旦患者同時患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也會影響治療進程及效果。

為了治病賣房子

雪莉·許夫納的兒子有嚴重潔癖,生怕感染細菌。許夫納送兒子住院接受密集型ERP治療,效果很滿意。但代價是,為支付昂貴的治療費,全家人不得不忍痛割愛賣掉房子。

這種現象在接受ERP治療的患者中相當典型。對他們而言,能找對醫生已非易事,而不菲的治療費確實讓人花著心疼,更別提治療師普遍不接受常規醫保,也沒有幾家保險公司願意報銷這筆費用。

強迫症患者ERP治療一般每周一次,每次從少於一小時至2小時不等,收費平均每小時400美元左右。多數患者一般經10多次至20次治療后病情可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重度患者可採取密集型治療,每天一次,通常持續三周。如此算來,整個療程至少需要4萬美元,多則十多萬美元。

國際強迫症基金會常務董事希曼斯基說,ERP治療師因為稀缺,所以從不缺客戶,多數人覺得沒有必要接受醫保患者。卡西迪補充道,ERP治療比較復雜,常常超出普通醫生職務范圍,“如果患者有某種儀式化行為,我們可能需要去他們家裡(指導治療)”,而這些付出沒辦法從醫保中得到回報。

珍妮特·辛格的兒子高三時患上強迫症,總是幻想著朋友即將受到傷害,緊張時會控制不住自己從一數到一千。辛格帶兒子求醫無數,從兒科到心理科,從抗抑郁藥到談話治療,雖然兒子后來向她保証病情有所好轉,但在兒子大學第二學期,一通電話暴露了真相。

當時,辛格讓兒子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但兒子不停地說“去不了”。“終於我弄明白他是在說,因為強迫症,他根本沒辦法離開自己房間走到咨詢中心,”她說。

辛格打“飛的”到兒子宿舍,頓時驚呆了。這個大男孩會在椅子上一坐就是8小時,能好幾天不吃東西。他覺得他愛的人可能要受到傷害,如果他能不吃東西,就能推遲厄運降臨。辛格后來將兒子送到一家心理治療機構接受ERP治療,9個星期療程后,兒子病情逐漸好轉,雖然目前仍未徹底治好,但能夠在自己選定區域內獨立生活和工作。他甚至還談了一個女朋友。

雖然保險公司報銷了部分費用,但辛格每周治療還要自己掏400至500美元。不過,辛格不覺得遺憾:“這是我們花得最值的錢”。(記者王鑫方)

據新華社

(責編:崔鐘文、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