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通便不暢?切勿亂用大黃

2017年02月20日09:13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節后通便不暢 切勿亂用大黃

假期結束,很多人回歸正常上班時才發現,經過一個以“吃吃吃”為主題的傳統節日,肚子開始脹得難受甚至便秘了。很多人以為便秘吃點瀉藥通一通就好了。大黃就是人們常用的一味瀉下中藥。不過,中醫專家更是提醒,大黃是苦寒之藥,不宜亂用。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分析,便秘之所以成為“節后綜合征”之一,跟幾方面原因有關:一是吃得不對。先吃肉,最后才上蔬菜,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腸道也很難蠕動起來。另外,節日裡各式烤制高鹽的堅果吃得多,這些堅果在接觸消化道黏膜的時候就會大量吸收水分而引起腸道暫時性的功能紊亂,蠕動減慢,從而引起便秘。其次,作息混亂會讓人不自覺地錯過了平常如廁的時間。特別是錯過了早上5時—7時大腸經運行的時間,就更難感覺到便意了。三是假日動得太少。

大黃是很多人慣用的通便藥。楊志敏介紹,大黃味苦性寒,有瀉下攻積、瀉火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常作湯劑、丸劑、外用敷臍之用。煎煮方法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大黃先煎,瀉下之力減緩了,但清熱之力益甚,適合熱証明顯之人,緩下才能把熱邪蕩滌干淨。如果想要大黃瀉下之力最強的話,就適宜煎藥時后下,其氣銳而先行,勢不可擋。

不過,中醫專家指出,大黃為苦寒之藥,而且帶有攻伐之性,不宜久用,久用則傷人體正氣,胃腸自身有序的升降功能被破壞,就逐漸失效,甚至出現副作用。這也是為什麼長期飽受便秘困擾的人們會發現,吃大黃剛開始還能非常見效,后來效果就越來越差的原因。

專家建議,要想避免這種節后綜合征,有很多小竅門。如吃飯時先上蔬菜,主食選擇部分粗雜糧,堅果選擇沒有烤制過的。熱性體質的人,日常多喝點水或多吃點帶籽的水果如獼猴桃、草莓、無花果等也很有效。此外,無論是否假日,保持正常作息,起床后做個腹部按摩,吃個早餐,也會有很大幫助。(記者 嚴慧芳 通訊員 宋莉萍)

(責編:方正(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