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文化導致藍鰭金槍魚瀕危

2017年02月28日13:17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日本食文化導致藍鰭金槍魚瀕危

  每公斤約合3000美元!2017年年初,日本東京筑地水產市場的新年拍賣,一條藍鰭金槍魚以7200萬日元成交(約合61.4萬美元)。在傳遍世界的新聞圖片中,眉開眼笑的壽司店老板手持長刀,將鋒刃劃向這條212公斤的“魚王”。

  事實上,由於生長緩慢及過度捕撈,不僅是這麼大的藍鰭金槍魚,一些漁船目前連幼魚都不放過,藍鰭金槍魚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已經進入瀕危物種名錄。

  金槍魚能賣天價

  藍鰭金槍魚是海洋生態系統中食物鏈上的重要一環,它吃一些小的魚類和甲殼類動物。如果它最終滅絕,相關海域的生態平衡可能遭到破壞。在專業人士看來,藍鰭金槍魚的命運比“易危”等級的中國大熊貓更不容樂觀。

  據介紹,藍鰭金槍魚主要分三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太平洋藍鰭金槍魚是“易危”,大西洋藍鰭金槍魚是“瀕危”,南方藍鰭金槍魚更是“極危”,且數量在持續減少,總的來說是“瀕危”。

  數據顯示,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在1961年的成魚資源量約有16萬噸,而到2014年隻有約1.7萬噸,因此現在捕撈到的已多是幼魚。

  世界自然基金會專家約翰·坦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藍鰭金槍魚變成“瀕危”的主要原因就是“舌尖上的日本”需求導致的濫捕。

  藍鰭金槍魚被認為是壽司和生魚片的頂級食材,一條大魚能賣出天價。“瀕危”這個警告根本擋不住日本餐桌的需求。在經濟利益刺激下,日本漁船大量捕撈藍鰭金槍魚,捕撈量遠超國際協商的配額。

  隻為飽口腹之欲

  去年12月,媒體曝光了日本長崎、三重兩縣存在大量違規捕撈的情況。日本政府本月3日發表的調查報告說,岩手、宮城、千葉、靜岡、熊本等8個縣存在違規捕撈和瞞報漏報捕撈量的情況。

  2014年,日本三重大學生物資源系副教授勝川俊雄在日本廣播協會(NHK)的相關節目裡指出,日本捕撈藍鰭金槍魚存在三大問題:第一,大量捕撈幼魚,從捕獲藍鰭金槍魚的年齡構成來看,絕大多數是年齡不到1歲的幼魚,而它們要到3歲才能開始產卵﹔第二,在產卵地集中捕撈﹔第三,日本政府對捕撈幾乎沒有限制。

  美國皮尤慈善基金會近日發表的一份全球金槍魚保護報告顯示,藍鰭金槍魚目前的捕撈速度,是經科學計算、可維持物種可持續發展捕撈速度的3倍。

  盡管鯨和金槍魚已被列為瀕危物種,但日本一直用“飲食文化”作為大量捕撈的理由。勝川俊雄承認,全世界捕撈藍鰭金槍魚最多的國家是日本,食用金槍魚也以日本人居多,“掌握藍鰭金槍魚種群恢復鑰匙的是我們日本。”

  坦策認為,日本漁民大量違規捕撈藍鰭金槍魚,其他地方違規捕撈的藍鰭金槍魚也大量流入日本市場,原因在於日本政府“缺少強有力的監測、管理和監察制度”。

  日政府無意監管

  缺乏監管的同時,日本政府近來也沒有改善的意願。在2016年中西部太平洋漁業委員會的相關磋商中,日本代表不同意調低捕撈配額,導致一些國家提出的藍鰭金槍魚保護方案無果而終,日本因此受到與會各國的集中“炮轟”。

  日本這一態度令人想起鯨和海豚的遭遇。在國際社會普遍禁止商業捕鯨之時,日本政府依舊縱容捕鯨船以“科研”名義捕鯨,回國后送上餐桌。日本有關機構還縱容每年殘忍地屠殺大量經過日本太地町海域的海豚。紀錄片《海豚灣》曾因揭露這一真相而獲201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正如日本捕鯨船用高壓水槍掃射抗議捕鯨的環保志願者,也正如《海豚灣》中湛藍的海水因殘殺海豚而泛起猩紅,瀕臨滅絕的藍鰭金槍魚將成為日本濫捕海洋動物的又一大象征。

(責編:高黎明、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