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腎臟病日”寄語:增肥、減肥均是“隱形殺手”

2017年03月10日08:23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連吃三周減肥藥,小便解不出了 一頓三四碗米飯,尿蛋白2個+

3月9日是世界腎臟病日,今年的主題是“肥胖與腎臟病”。

很多人知道肥胖會引發“三高”,增加患癌症的幾率,卻不知道它還是慢性腎臟病的一大誘因。

據介紹,肥胖相關性腎病的發病率近年來增加了10倍,而且肥胖不僅能引起慢性腎病,還對慢性腎病患者的預后產生不良影響。

浙江省中醫院腎病科副主任陳紅波告訴記者,在普通人群中,慢性腎病的發生率為10.5%,但在肥胖的人群中,此病的發生率增加到20%~30%,尤其是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相關性慢性腎病在臨床中越來越多見。

偏愛肉食飯量驚人,體檢查出尿蛋白2個+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腎內科最近就收治了一個因肥胖導致腎臟病的患者。小伙子二十多歲,體檢查出尿蛋白有2個+,他本人覺得身體沒什麼不舒服,一點兒不上心。但他父親著急了,拿著體檢單找到了腎內科主任、主任中醫師魯盈。

魯盈一看體檢單,豈止蛋白尿不正常,其他一些指標也透露出健康風險:1米77的個子,129公斤,體重嚴重超標﹔血壓、尿酸都偏高﹔還有中重度脂肪肝。在她的建議下,父親說服了兒子來看病。

雖然事先已經獲知身高體重,但第一次見到患者本人的時候,魯盈還是吃了一驚,“塊頭太大了,他一走進來,我都覺得我們的門變窄了,擔心凳子會不會被他坐塌。”

其實患者父親身材不錯,人到中年也沒怎麼發福。但兒子胃口太好,飯量驚人,一頓要吃三四碗白米飯,還是個肉食愛好者,這才一不小心吃成了個大胖子。

小伙子覺得自己雖然胖,但身體各方面都挺正常的,沒什麼毛病,殊不知他的腎臟已經受到了嚴重影響。腎臟病有“隱形殺手”之稱,經常毫無症狀,難以察覺。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后,小伙子遵循醫生的要求開始減重,首先就從減少飯量開始,米飯一頓隻能吃一碗。

魯盈說,正是肥胖造成了他血壓高、脂肪肝,而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謝綜合征都會誘發或者加重腎臟疾病。

另外,肥胖的人基礎代謝旺盛,這會增加腎小球的壓力,最終導致腎小球肥大、硬化,直接加重腎臟的負擔。

眼睛睜不開、小便解不出,亂吃減肥藥引起急性腎衰竭

既然肥胖會增加腎臟病的風險,那就減個肥唄。可是偏偏有人,減肥還減出了腎病。

林女士,今年30歲,從事文職工作,以前一直都保持不胖不瘦的中等身材,但自從去年下半年生完孩子后,再加上坐月子時補得太多,身高160厘米的她,體重竟有70公斤,整個人像被吹大的氣球,顯得十分臃腫,沒有一件衣服上身后是好看的。於是,等到孩子斷奶后,減肥成了她的頭等大事。

為了實現瘦身,林女士嘗試過許多方法,有按摩的、針灸埋線的、電磁波震動的……各種方法試過了,效果都不是很明顯。后來,美容院的老板娘悄悄給她推薦了一款減肥藥,說是不用節食,也不用運動,隻要每天吃幾顆藥就能快速減肥,而且老板娘還信誓旦旦地跟她說,這款減肥藥她自己也吃過,不會拉肚子,非常安全。她心動了,買回家一天三頓、每頓三顆,絲毫不敢鬆懈。

確實,吃了這款減肥藥不拉肚子,只是瘦得依然沒有想象中那麼快,更糟糕的是,連續吃了3周后,林女士身體出現了奇怪的症狀。連著有兩天的時間,她竟解不出小便來,整個人腫得不成樣子,連眼睛都快睜不開了,這才趕緊上醫院急診。

“看到像她這種全身浮腫得厲害的患者,我們首先會考慮是腎臟的問題,一定會抽血查肌酐,她的檢查結果是正常值的4倍,顯然是急性腎衰竭,立即給予血透治療,一直透析了兩周時間,小便才慢慢恢復正常。”陳紅波醫生說。

因為沒有慢性腎病,也沒有三高病史,為了尋找具體病因,他們為林女士做了腎穿刺,病理分析發現,是由藥物引起的急性腎損傷。再回過頭去詢問病史,大家才恍然大悟,就是減肥藥惹的禍。

陳紅波醫生說,肥胖會帶來包括三高、腎病等在內的一連串健康問題,對於肥胖人群來說,減肥勢在必行,但對於減肥這事絕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去服用那些成分不明的減肥藥,往往是減肥不成反傷了身。

請記住,科學減肥的真諦還是那兩句話“管住嘴、邁開腿”,實在無捷徑可走。(記者 何麗娜 張冰清 通訊員 於偉 應曉燕)

(責編:靳欣怡(實習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