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高蛋白、高脂肪、多精制糖的食物使人們不知不覺成為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座上賓”。其中糖尿病由於發病率不斷上升、預后不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而飲食作為現代人生活質量的重要體現,糖尿病患者卻不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需要在選擇飲食方面(特別是主食)格外小心。那麼,糖尿病患者到底應該如何選擇主食?食用主食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糖尿病人的主食該怎麼吃?(高黎明/人民網)
糖尿病患者想要控糖,就必須做到合理飲食,尤其要科學選擇主食。《黃帝內經》中提到“五谷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描述了食用各類食物的方法,更將谷類放在首位,足以說明谷物的地位非常重要。而國人食用的主食多以谷物為主,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粗雜糧,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禾谷類:稻類、麥類(大麥、小麥、燕麥)、玉米、高粱等﹔
雜豆類:綠豆、赤小豆、芸豆、豌豆等﹔
薯類:甘薯、馬鈴薯、山藥、芋艿等。
每100克主食中約含80克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機體運動需要靠碳水化合物參與供能才能維持運動強度。葡萄糖(碳水化合物分解后的產物)是腦細胞活動的能量來源,長期攝入不足會影響大腦記憶功能。因此,跟據性別及活動量的不同,每人每天主食的攝入量應在250-400克之間,糖尿病人也是如此。
明確主食的攝入量后,主食的搭配和烹飪方法也是糖尿病人需要重視的方面。在主食總攝入量相等的情況下,食用精白米面(血糖生成指數高的食物)后血糖提升的幅度比食用粗雜糧(血糖生成指數低的食物)后血糖提升得幅度要高,且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更快。此外,粗雜糧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植物多糖,可預防便秘,調節腸道菌群。因此,建議糖尿病人在主食中可用薯類等粗雜糧替換部分精白米面﹔但粗糧的比例也不可過多,因為若過多食用粗糧會阻礙一些微量元素的消化吸收,粗細糧比例應控制在1:4到1:3之間。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還需要注意主食的烹飪方法。不少人有早上喝粥的習慣,然而糖尿病是不能食用粥等一切糊狀形態的食物。因為經過較長時間的烹飪,食物中澱粉的形態會發生變化,容易升高餐后血糖。因此,建議無胃腸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食用偏硬的米飯,早餐可食用包子或雜糧面包,避免糊狀的主食。(劉海麗)
本文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醫療健康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