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因為工作應酬,或是為了節日慶祝,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會喝點酒。不少人在飲酒后會選擇沏上一杯濃茶,或是來一杯酸奶或者蜂蜜水,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可以起到解酒的作用,事實真是如此嗎?
英國約克鎮的葡萄酒(張萌/人民網)
酒后喝茶不能解酒 反而對身體有危害
據《健康時報》報道,有些人認為濃茶裡的茶鹼有利尿作用,有助於酒精的排出﹔同時,濃茶可以使大腦興奮,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從這兩個方面看,喝茶解酒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實不然。首先,茶鹼的利尿作用會使人體排泄加快,來不及被氧化分解的酒裡的乙醛很有可能被茶的利尿作用帶入腎臟,這些乙醛會刺激並損害腎臟。隨著人體內水分的減少,這些殘留的有害物質還可能沉積在腎臟,產生腎結石。其次,茶能提神醒腦,使大腦興奮,酒同樣也能使大腦興奮,如果兩者被同時飲用,會對心臟產生很大刺激,不利於人體健康。尤其是心臟病患者,切記不可酒后飲茶。
酸奶、蜂蜜水、解酒藥效果如何?
既然喝茶不能解酒,那我們經常聽到的酸奶、蜂蜜水和解酒藥等解酒方法的效果如何呢?首先說蜂蜜水,據《福建日報》報道,蜂蜜中的果糖的確有助於加快酒精的代謝,但其主要作用是緩解乙醇對人體中樞系統的急性傷害,對乙醛沒有任何作用,所以並沒有實際的解酒功效。再來說酸奶和解酒藥,據《重慶晨報》介紹,關於酸奶解酒的說法主要是因為酸奶中的乳酸與酒精可以發生酯化反應,使酒精被分解,但常溫下這個反應很難發生,胃酸多的人飲酒后再喝酸奶也不好,所以酸奶解酒的說法是不科學的。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解酒藥,隻能算是保健品而不是藥品,這些所謂的解酒藥多是通過加快肝臟的代謝來降低轉氨酶,其所能達到的解酒功效十分有限。
飲酒要適量 有些情況不宜飲酒
酒精進入人體內,90%以上會通過肝臟代謝。《南京日報》指出,由於個人體質的差異,每個人酒精代謝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人體代謝酒精至少需要12個小時,有的人甚至在飲酒20個小時后仍能測出酒精含量。如果非喝不可,我們可以通過健康合理的飲酒方式,降低酒精的危害,《山西晚報》給出了如下建議:
1. 飲酒要適量。男性每日的酒精攝入量不宜超過25克,女性則不宜超過15克。
2. 痛風患者不宜飲酒。由於酒精會抑制尿酸的排泄、促進尿酸生成,因此飲酒會加重病情。
3. 不應空腹飲酒。飲酒前,應當適量食用一些主食、蔬菜等,這樣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4. 服用甲硝唑或者頭孢類的抗生素者切忌飲酒。此類藥品和酒精反應后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嚴重時可能會引發猝死。(雷雪梅)
本文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陳信義主任醫師專家團隊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