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貴在防病 從生活細節貫徹養生之道

2017年03月24日08:52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春季養生貴在防病

  春天是生發的季節。春三月,陽氣上升,萬物生長逐漸旺盛,一派生機盎然景象,正所謂“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但中醫有“百草回芽,百病發作”之說,春天裡,多種疾病易發,有宿疾者,更要當心舊病復發。建議大家不妨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貫徹養生之道,從而有效避免疾病發生。

  科學“春捂”防感冒

  發生於春季的感冒,與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常會引起許多並發症。專家建議,預防春季感冒,關鍵是要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在流感期間,盡量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不與感冒患者共用毛巾、飲食用具等。感冒后要多喝水,飲食上也應該清淡,以流食或軟食為主。

  避免感冒,不可忽視給身體保暖。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此時如果過早地減衣,寒氣就會乘虛而入,傷及人體陽氣,傷風、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便會“找上門來”。專家提醒,要做到“春捂”防病,堅持不忙減衣、上薄下厚的原則,尤其是老人、小兒、產婦和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

  調肝補腎防眼病

  春天的養眼護眼與養肝護肝不可分割。因為“五行之木,春木旺,肝主事”,而“肝藏血,開竅於目”,中醫認為眼病和肝的關系最大。肝是明目的源泉,肝藏血提供的血液和陰津可以滋養眼睛,使眼睛靈活、眼神光彩。如果肝血虧損、目失所養,則會出現“目澀不靈”現象﹔肝火旺盛、多食辛辣,則可能灼煎津液,導致眼干發痒,熱灼不適。專家提醒,經過一個冬天之后,在氣溫逐漸回升的春天裡,人們易肝火旺盛,而眼睛可能受牽連,出現各類不適。

  中醫認為應從調肝補腎入手來預防和治療眼病。 “腎為肝之母,肝腎同源”,腎的氣血充足,才能維持肝的正常功能。專家指出,春天應避免高溫、辛辣、大補類食物,需要長時間用眼的人群可多進食養肝護肝、滋補肝腎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牛奶、豆制品、胡蘿卜、菠菜等,用菊花和枸杞泡水喝能清肝明目。

  拋卻煩惱防“狂亂”

  春天精神心理疾病高發,與肝臟疏泄功能失調不無關系。《內經》有雲,春天地氣上升,肝木生發,肝腎陰虧的人易出現體內陰陽平衡失調,故易導致精神病性症狀的復發。

  所以,春季尤其要預防精神疾病,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鬆愉快、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於肝氣疏泄。同時要合理安排飲食起居,保持足夠睡眠,不過度勞累,不長期熬夜。

  春光明媚,此時是郊游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游,增廣見聞,以利於肝氣的疏泄。(孫哲)

(責編:張瑾琳、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