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來了 女性應該如何應對更年期綜合征?

2017年03月29日08:24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年近半百,女性如何應對多事之秋?

女人隨著年紀增長,有的人會因為內分泌變化而出現更年期綜合征,又稱絕經綜合征,不少女性在絕經前后因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症狀可持續10年甚至更久,對部分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較大影響。一部分女性認為這是正常生理反應,不需要理會﹔一部分女性則畏懼衰老,希望運用各種保健品或者藥物阻止更年期到來。該如何對待更年期呢?廣東省中醫院的婦科知名專家為你支招。

案例:張老師脾氣大變是為何?

張老師是某中學的副校長,平素工作認真,待人熱情和善,家庭和睦、衣食無憂。但從45歲起,張老師突然吃不好、睡不香,整天無精打採,人也日漸消瘦。夜晚睡覺時,會忽然全身發熱,大汗淋漓,一會又渾身發冷,蓋再多的被子也不能緩解。更嚴重的是,張老師變得急躁易怒,時而因一點事不順心就勃然大怒,事后又很后悔﹔時而又傷心落淚,甚至有“活著沒什麼意思,不如死了算了”的念頭。

張老師輾轉多家西醫院就診,全身各項檢查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被確診為“更年期綜合征”,西醫建議她用激素替代療法治療。服藥期間症狀有所緩解。但張老師患乳腺增生和子宮肌瘤,服藥期間乳房脹痛、惡心,張老師擔心服用激素會使子宮肌瘤增大,難以堅持下去。

后來,張老師通過中藥配合針灸、情志療法等辦法治療,症狀明顯緩解。

現象:中國女性平均絕經年齡49歲

廣東省中醫院婦科主任醫師王小雲介紹,臨床上類似張老師這樣的例子很常見。中國女性平均絕經年齡為49歲,絕經前后,婦女的卵巢功能出現逐漸衰退,卵巢分泌性激素減少,就會出現各種因激素減少導致的軀體或精神心理症狀及不適,此病在40-55歲的女性中發病率極高。

王小雲指出,更年期綜合征軀體症狀主要包括月經紊亂、潮熱汗出、心悸胸悶、頭暈頭痛、失眠、陰道干澀、性交困難、排尿不適等﹔精神神經症狀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激動易怒、焦慮不安,或者情緒低落、抑郁、不能自我控制。絕經后女性遠期容易出現骨質疏鬆、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及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升高。

對策:多種辦法應對更年期來襲

如何應對?具體辦法是,首先要擺正心態,以樂觀的心態面對適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身體鍛煉,健康飲食,增加日晒時間,攝入足量蛋白質和鈣質豐富的食物,預防骨質疏鬆。

第二,對於更年期綜合征症狀嚴重的患者,在正規婦科醫生指導下,可考慮使用激素補充治療改善症狀,但服藥前必須咨詢正規醫生,排除各種用藥相關禁忌証,用藥期間注意定期監測婦科彩超、乳腺彩超、肝腎功能、凝血功能等,以防出現各種激素相關腫瘤、血栓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

第三,中醫中藥可作為更年期綜合征的西藥補充或替代療法。對於部分具有使用激素禁忌証,畏懼激素不良反應,或者無法定期檢查排除激素不良反應的女性,中醫中藥治療尤為適合,對緩解更年期各種症狀均有顯著的效果,且避免了西藥激素藥物的不良反應。(記者陳映平 通訊員宋莉萍)

受訪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婦科主任醫師王小雲 

(責編:趙鵬(實習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