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藥常識的讀者對附子這味藥並不陌生,它與大黃、熟地黃、人參稱為中藥四維,是中醫臨床的一味要藥、峻藥和猛藥。很多市民認為附子可以強身健體,喜歡用其煲豬肉湯、狗肉湯,甚至直接沖藥粉喝﹔患有風濕疾病的市民還習慣用其泡酒,每天喝一點,治病又強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管中藥師廖小紅提醒,附子雖好,但使用不當易中毒,甚至死亡。從古至今有很多關於附子中毒的報道,大部分是因為使用不規范引起的。如果醫生開的藥方中有附子這味藥的話,煎煮要特別注意。
廖小紅介紹,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脾、腎經,功效為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附子的毒性成分主要為雙酯型烏頭鹼,中毒表現主要為口唇發麻,頭暈、腹痛、腹瀉、惡心、嘔吐、視物模糊、呼吸急促、心慌胸悶、汗出肢冷、四肢麻木、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呼吸衰竭等。
附子雖毒,但按照要求使用可以預防其毒性的發生。其常規用量3—15克,可以通過煎煮、炮制、配伍等方法減輕其毒性,附子入湯劑煎煮時,煎煮時間為一小時以上,常配甘草、干姜等一起煎煮,煎煮至口嘗微麻時即可。
另外附子為辛、大熱之品,使用時應注意:①孕婦慎用﹔②服藥期間忌酒﹔③陰虛內熱、真熱假寒等証慎用。(記者陳輝 通訊員張秋霞)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管中藥師廖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