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話勞動:勞動到底光榮不光榮?

2017年05月01日06:5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人民網北京5月1日電(張瑾琳)“勞動最光榮”的口號曾經激勵了一代人,那時候,從事不同職業的人都會由衷地感覺到勞動帶來的光榮感,不勞動會被認為是可恥的。可現在人們漸漸羞於說“勞動”了,更別提勞動的光榮感了,好像和勞動沾邊的事兒都不洋氣。這不禁使人疑惑:勞動在繼續,可“光榮感”去哪兒了呢?為此人民網科普中國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和副研究員樊春雷兩位專家。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4月22日,江蘇海安,建筑業農民工在工地上勞作(徐勁柏/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光榮感的有無和高低受自我標准和外部橫向比較的影響

樊春雷在採訪中表示,光榮感是人的主觀心理感受,光榮感的有無和高低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一是自我的標准,另一個是外部的橫向比較。“如果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勞動光榮’,而且這種觀念已內化為個人價值觀體系中的一部分,我們就會從勞動中獲得光榮感。但在現今社會中,世俗價值觀有單一化趨勢,人們更講究投入產出比,想更多地從勞動中獲得實利性回報,甚至有些人把現實收入作為判斷勞動和職業價值高低的唯一標准。不同行業之間確實有很大的收入差別,以收入高低為標准的橫向比較必然會使人產生失落和挫敗感,甚至會覺得自己的勞動沒有價值,更談不上有光榮感了。” 樊春雷說。

高文斌指出,“很多人以為感覺不到光榮是因為不公平導致的,但看似是‘利益既得者’的人也會覺得不公平,這其實是心理建構本身出了問題,人們的比較方式和對象出了問題。”

如何提高勞動光榮感

像電腦一樣,人也需要“軟件”的支撐,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預裝系統”。“我們光榮感的下降是因為有些必要的東西沒有預裝好,有的人甚至是裸機出廠,沒有做好配套的學習就進入了社會”,高文斌說道。那麼,如何才能進行自我價值的“系統預裝”,做好心理建構呢?

首先,要明白預裝系統需要裝什麼,以及把握好預裝的時間點。

高文斌表示,在孩子教育的早期就可以伴隨知識技能學習,同步預裝自我價值系統,這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發力。如果早期預裝價值系統的內容不足以支撐個體發展的需要,人就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修正價值評價標准,這時就可能形成“勞動不光榮”的感受。

所以,在青少年學習階段有必要做好“我為什麼勞動”這個問題的引導,如果這個問題沒有找到答案的話,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其次,自我價值標准要和社會相協調。

自我價值的形成受到社會現實的影響,“勞動最光榮”不能只是一句口號,要具體化,要有一致的社會認可度,這和心理學的干預一樣,要不斷地給予秉持這個觀念的人正性反饋。比如說學生最主要的勞動是學習,如果他們一直努力讀書卻沒有得到正性反饋,感受不到快樂,他們可能會慢慢開始討厭“學習”這種勞動,但這個勞動又是他們求學期間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思考“為什麼勞動”“勞動創造什麼才光榮”的問題,讓他們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慢慢建構自己的自我價值體系。

受訪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副研究員樊春雷

(責編:郗若楠、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