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意外中,吸入性窒息致人死亡的案例有不少,其中,很多悲劇都是因為現場無人了解急救知識而導致的。那麼,什麼是吸入性窒息?如何在意外發生后進行科學急救,最大限度地減少窒息對患者的傷害呢?
南京市民學習呼吸道異物阻塞急救知識。
什麼是窒息?
窒息是指由於多種原因造成氣道堵塞,氣體在出入呼吸道時出現嚴重障礙,使人不能進行正常呼吸,導致人體全身各器官組織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會因為缺氧而受到損傷,甚至壞死。尤其對大腦而言,一旦中斷氧氣供給,就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害,嚴重者會喪失記憶、出現痴呆、變成植物人,甚至死亡。
窒息在臨床上有三種常見類型,即機械性窒息(如異物吸入性窒息或喉頭水腫)、中毒性窒息(如一氧化碳中毒)、淹溺窒息。其中以機械性窒息中的異物吸入性窒息最為常見,它是指誤食體外異物或因反流而將胃內容物誤吸入呼吸道,導致咽喉、氣管、支氣管出現阻塞而引發的窒息。如果氣道完全被阻塞,人在不能呼吸的幾分鐘后,心跳就會停止,很容易導致死亡。
哪些人容易發生吸入性窒息?
嬰幼兒和老年人是吸入性窒息的高發人群。
1、嬰幼兒好奇心強,在沒有家長看護的情況下,容易吞食異物或進食體積較大的食物,然而嬰幼兒的吞咽功能並不健全,其氣道就容易被阻塞,造成異物窒息。
2、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且長期臥床的老年人,有可能因護理不當而造成噎食窒息﹔腦動脈硬化、腦梗塞等腦部疾病患者,容易出現吞咽障礙,導致食物誤吸入氣管,造成窒息。
3、醉酒者在醉酒后,其胃內容物容易反流,誤入氣道,從而引起窒息。
4、精神病人在進食時,不受意識控制,可能會吞食異物,導致氣道堵塞,引起窒息。
吸入性窒息的表現有哪些?
異物進入氣道后可引起劇烈嗆咳、氣急、喉鳴、聲嘶、突發胸悶、煩躁、顏面皮膚青紫、吸氣性呼吸困難、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狀,嚴重的會使患者的呼吸及心跳由快至慢,出現心律不齊,甚至心跳停止。
發生吸入性窒息怎麼辦?
吸入性窒息危害巨大,往往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奪走人的生命,所以必須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一旦發現有異物進入呼吸道,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就要立即採取措施,為搶救生命爭取時間,同時撥打120電話,盡快與醫院、急救中心聯系,請醫生速來搶救或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救治。具體要如何進行急救呢?
1、清除患者口中異物,並輕叩其背,鼓勵患者咳嗽,幫助排出異物。
2、若患者不能咳嗽,此時需立即採用“海姆利克”急救法來幫助患者咳出異物。
3、盡快前往就近醫院,進行氣管插管或切開機械通氣,以便於徹底改善機體缺氧的狀況,提高搶救成功率。
如何預防窒息?
吸入性窒息與患者的自理能力、進食的體位、進食的方式等都有密切關系,很多患者往往可以通過改善進食方式或進食體位來預防窒息。
1、長期臥床的患者在進食時應盡量採取坐位,如果不能坐起,也要採用高於45°的半臥位﹔進食的過程中不宜說話,應緩慢進食,防止嗆咳﹔進食后要保持坐位或半臥位30 分鐘以上再躺下休息。
2、對於腦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有吞咽困難的患者來說,進食時應以軟食為主,避免進食大塊的固體食物。
3、對於咽反射特別強烈的患者來說,應酌情採用留置胃管、鼻飼等方法來進食﹔
4、加強對嬰幼兒、精神病患者的看護。
小貼士
“海姆利克”急救法:對於吸入性窒息患者而言,最為理想的辦法是用美國醫學會推薦的“海姆利克”急救法進行急救。其急救原理是當窒息發生時,患者肺內殘留的氣體可以給膈肌一種突然向上的壓力,使胸腔壓力驟然升高,壓迫雙肺,驅使肺內殘存的氣流進入氣管,從而排出卡在氣管口的食物或其他異物。其具體操作方法是讓意識尚清醒的患者採用立位或坐位,搶救者站在患者背后,雙臂環抱患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關節突出點頂住患者肚臍上方(上腹部中央),另一隻手的手掌壓在拳頭上,連續快速向內、向上推壓沖擊6-10次(注意不要傷到患者的肋骨)。反復實施,直至阻塞物被吐出為止。(姜春雷)
本文由上海曙光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熊旭東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