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是一種以脊柱側彎及椎體旋轉為特征的全身性脊柱畸形。臨床最常見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彎,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種脊柱側彎畸形,以青少年型最為常見。特發性脊柱側彎一般起病或確診時間大於11歲,進展風險高,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發育。男女發病比例大體相當,但女性症狀往往比男性要重。如何發現和確診特發性脊柱側彎?又該如何矯正和治療呢?
在書桌前,孩子側彎的身體顯得那麼弱小。(孫凜/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危害不容小覷
特發性脊柱側彎如得不到及時發現與處理,其中部分患者側彎會逐漸加重,形成嚴重的畸形。嚴重的側彎畸形不僅會使身體外觀異常,還會造成脊柱運動功能障礙或因骨盆傾斜而跛行,甚至還可因胸廓畸形造成心肺功能障礙。少數嚴重的脊柱側彎可造成脊髓受壓而致下肢癱瘓及排便功能障礙。
如何確診特發性脊柱側彎?特發性脊柱側彎有哪些臨床症狀?
我們首先可以通過簡單的查體來排查,發現疑似問題后可借助影像進一步確認。身體檢查一般從四個方面查看:
1、上身裸露,查看皮膚有無異常,檢查雙肩及肩胛是否對稱,肩胛下角是否等高。
2、胸廓有無畸形、畸形程度、左右胸廓是否對稱。
3、有無單側肋骨隆凸或單側肌肉攣縮,兩側腰凹、骨盆及雙下肢是否對稱。
4、向前彎腰實驗:讓患者軀干向前彎至約90°,觀察其脊柱有無側彎,兩側背部有無高低不平,雙肩有無不對稱,肩胛骨有無突出等問題。
影像學診斷:X線有助於確立診斷及預后,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測量Cobb角。Cobb角測量方法是從最傾斜的近端椎及遠端椎終板延長線分別做垂線形成的交角,根據椎體椎弓根的位置可粗略判斷脊柱的旋轉程度。
特發性脊柱側彎的臨床表現:主要包含胸椎右側彎,最常見、典型者可見頂椎位於第7胸椎或第8胸椎﹔“S”形側彎,常規表現為胸椎右側彎伴腰椎左側彎,輕微外觀畸形﹔還包括其他的一些側彎方式,比如脊柱全右側突等。
如何治療特發性脊柱側彎?
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治療包括姿勢體位訓練、運動療法、側方電刺激、牽引治療、佩戴側彎矯形器和手術治療等方式。醫生會根據年齡、側彎程度及進展情況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另外中醫傳統的針灸、推拿等治療對緩解疼痛、肌痙攣等症狀亦有較好的療效。常規的治療如下:
脊柱側彎的常規治療方案。(達醫曉護供圖)
病情較輕的患者可以嘗試脊柱側彎的運動療法及矯正體操:通常在臥位或匍匐位進行,以利於形成脊柱的縱向重力負荷,胸段側彎是凸側上肢負重上舉,腰段側彎是凸側下肢負重直腿抬高。
(達醫曉護供圖)
第一節:俯臥,左手向上,右手向下伸,抬起頭、肩、左手和上胸。
(達醫曉護供圖)
第二節:仰臥,左手向上,右手向下伸展,挺起胸部及肩部,左腿伸直抬高放下。
(達醫曉護供圖)
第三節:左腿屈曲,足踩床面,抬起腰、臀及右腿。
(達醫曉護供圖)
第四節:手膝跪位,左腿伸直抬起。
特發性脊柱側彎治療的四大注意事項
1、上述的治療主要是針對骨骼未發育成熟的青少年。故本病重在早發現,早治療。如發現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在骨骼發育成熟之后將大大增加治療的難度。
2、青少年課業壓力大,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要注意姿勢的正確。家長要留意觀察,一旦發現有習慣且固定性的姿勢不良,或出現頸、背、腰部疼痛不適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一旦確診,及早治療。
3、佩戴矯形器時間較長,且越早佩戴越好,每天需佩戴23小時,直至脊柱發育完全。
4、早期要經常隨訪X片,隨訪的頻率取決於骨骼成熟度、患者年齡,以及側彎角度。停止使用矯形器后,患者需2年-3年評估一次,直至終身。(朱永磊)
本文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吳毅教授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