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聽力有妙招 戴耳機聽音樂要遵循“60-60”原則 

2017年08月01日08:1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噪聲,比如街道上的汽車聲、建筑工地的機器聲、鄰居們大聲說話的聲音等。噪聲的危害著實不小,但很多人卻對其疏於防范,因為噪聲不但無處不在、難以防范,而且往往會在人們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帶來危害。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預防噪聲帶來的危害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6月2日夜間,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環保部門工作人員正在對轄區內部分工地及周邊環境進行夜間噪聲監測。(葛慶釗/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噪聲究竟有哪些危害。《光明日報》介紹,過度暴露在噪聲環境中,至少會給人們帶來以下幾點危害:使人變得煩躁、焦慮,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損傷聽力,甚至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增加患上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此外,據《生命時報》報道,噪聲對年幼的孩子危害更大,因為年幼的孩子一般會通過聽力學習語言,進而對聲音的需求量和依賴程度較大,但他們處理聲音的能力又相對較弱,因此長期暴露在噪聲環境中,可能會直接影響其大腦功能。

噪聲對人的危害主要由什麼決定呢?據《人民日報》報道,噪聲的危害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即噪聲的強度大小和人們暴露在噪聲環境中的時間長短。一般來說,人們在低噪聲環境中可以工作8個小時,但隨著噪聲強度的增高(尤其是超過85分貝以后),噪聲的危害將急劇增大,所以人們暴露在噪聲環境中的時間也應該隨之縮短,比如在強度為100分貝的噪聲環境裡,人們一天的暴露時間不能超過15分鐘。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噪聲帶來的危害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應用基礎部主任張華在接受《光明日報》採訪時向大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經常戴耳機聽音樂的人應該遵循“60-60”原則,即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音樂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此外最好選擇頭戴式耳機,不要選擇耳塞式耳機﹔盡量不要在嘈雜的環境中用耳機聽音樂﹔不要過分追求音質效果,把低頻音放得很大﹔不要兩隻耳朵一起聽音樂,最好左耳和右耳輪換著聽﹔在室內聽音樂時,可採用公放音響,減少耳機的使用。

2、在噪聲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時候,最好佩戴防護耳塞,如果臨時找不到防護耳塞,可用棉花球、紙球代替。

3、定期檢查,及時治療。經常聽音樂或者長期暴露在噪聲環境中的人應該留意自己的聽力情況,如果出現耳鳴、耳發悶、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聽力下降等症狀,就應該提高警惕了,情況嚴重時則應該及時到醫院做聽力檢查。對於由噪聲引發的聽力損傷來說,如果在一周內就診,多數可以得到治療﹔如果聽力損傷長達3個月以上,就很有可能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

4、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在吃飯的時候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1、B2、B6和C的食物,這樣能夠保護聽覺細胞﹔對於工作壓力較大、工作節奏較快的人來說,應該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鍛煉、保持心情愉悅等。(蘇丹)

本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聶聰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