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睡到自然醒”才擁有了健康睡眠,然而現在的很多人由於學習或工作的壓力,導致每天早上被鬧鐘叫醒,無法滿足“一覺睡到自然醒”的願望。對此,中國睡眠研究會信息科普部主任彭志平說:“想要擁有健康睡眠,並不一定要睡到自然醒,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獲得健康睡眠”。
2017年7月2日,一張被網友稱為“抗洪娃娃”的孩童熟睡照片迅速走紅網絡,收獲點贊無數!(廖鍵/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睡前保持平靜可以更快入眠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情況,躺在床上無論怎樣都睡不著,於是就開始玩手機。
對此,彭志平解釋,想要在短時間內入睡是有前提條件的,例如在睡前要保持精神的平靜,避免受到較強的刺激,在臨睡前不飲酒、不抽煙、不看費腦的書籍、盡量不玩手機,保持入睡環境安靜等。另外,可以聽輕音樂或者用熱水泡腳等方式來幫助人盡快入眠。
長時間躺在床上卻不睡不利於睡眠,那沾枕頭就睡著是不是就意味著擁有了健康睡眠?彭志平表示,這種睡眠並不一定健康,躺下便迅速入眠是好事,但如果在睡眠過程中出現打呼嚕等睡眠問題,說明其睡眠質量並不高。
右側臥睡姿可提高睡眠質量
入睡之后,很多人會出現打呼嚕、說夢話、多夢等睡眠問題,或者出現突然醒來上廁所、渴了要喝水等情況。彭志平表示,人們在睡眠時會一直處於淺睡眠與深睡眠的不斷交替中,如果中間有各種睡眠問題或特殊情況的干擾,再次入眠后的睡眠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想要安然入眠,彭志平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 最好採用右側臥姿入睡,仰臥次之﹔
2、 在睡前不要想太多,保持心態平和,因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個晚上做一個到兩個夢是正常現象,但多夢或說很多夢話就會影響睡眠質量,需要及時進行調節﹔
3、 睡前兩小時內不宜吃太多東西、喝太多水﹔
4、 睡前可以適當運動,如做俯臥撐等,達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
5、 失眠者最好不要依靠安眠藥助眠,安眠藥對身體沒有好處,如果長期服用安眠藥還會形成對藥物的依賴﹔
6、睡眠環境的溫度不宜過低,否則既影響睡眠的質量又傷害身體,最適宜的睡眠溫度應比人的體溫稍低1攝氏度到2攝氏度。在夏季,很多人在睡覺時都會將空調的溫度調至26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比較適合於准備入睡時的狀態,但是人一旦進入到深睡階段,26攝氏度左右的溫度就容易使人著涼。
可午休補眠來保証充足的睡眠
對於中青年人來說,保証八小時的睡眠時間較為合理,而兒童、老年人對於睡眠的需求較多,因此,他們的睡眠時間達到12小時以上也是正常現象。
中青年人因為學習或工作的壓力使得生活經常處於無序的狀態,這就需要調節睡眠時間。彭志平表示,如果在晚上沒有得到充足的睡眠,也可以利用午休的時間補充睡眠,使得一天的總睡眠時間保持在6小時到8小時之間即可,這樣才會有良好的精神狀態。(蔣曉婷)
本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聶聰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