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願者體內100%地出現抗體反應如何解讀?

艾滋病疫苗問世消息系謠言:數據誤讀+斷章取義

2017年08月22日07:5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 (趙鵬)近日,一條關於“強生宣布HIV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志願者100%產生抗體”的消息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該消息源於美國強生公司官網在7月24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這項研究結果在網上被翻譯成中文后是:一款針對艾滋病的“馬賽克疫苗”在393名健康志願者體內100%地出現抗體反應,而且有較好的耐受性(即無明顯副作用)。

隨后,該研究結果被媒體報道,並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輿論風波,不少人將其稱作“能夠有效預防艾滋病的疫苗”,並認為有了這種疫苗之后,“艾滋病將被徹底消滅”。然而就在前幾天,劇情突然反轉,不少專家出來澄清說:這個消息屬於謠言,而且距能夠有效預防艾滋病的疫苗問世還為時尚早。那麼,艾滋病疫苗到底有沒有問世?真相究竟是什麼?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6年11月30日,河北工程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托舉大紅布擺出一個“紅絲帶”造型。(圖片來源: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能夠有效預防艾滋病的疫苗”究竟有沒有出現?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說法的始作俑者,即被翻譯之后的強生公司的通知公告:一款針對艾滋病的“馬賽克疫苗”在393名健康志願者體內100%地出現抗體反應,而且有較好的耐受性(即無明顯副作用)。從表面上看,這句話不僅具有權威的來源,而且給出了具體的名稱和研究數據,可謂是有板有眼。但它真的可以被解讀為“能夠有效預防艾滋病”嗎?

1、100%地出現抗體反應≠能夠預防

大部分人認為“馬賽克疫苗”能夠預防艾滋病主要是因為看到了這幾個字——“100%地出現抗體反應”,但這幾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它是否可以代表該疫苗能夠預防艾滋病呢?

“100%地出現抗體反應”易被誤讀為該疫苗對艾滋病毒100%有效,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央廣網採訪時表示,“從醫學角度來看,‘出現抗體反應’不代表感染艾滋病毒的病人在接種該疫苗后能夠康復﹔不代表艾滋病毒進入人體后,人體不會感染艾滋病﹔不代表患有艾滋病的病人在接種該疫苗后,其疾病進程不會繼續發展。也就是說,單從這句話上來看,該疫苗並不能有效預防艾滋病。”此外,艾滋病臨床專家、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表示,“對於疫苗來說,最重要的是保護率,所以即使出現了抗體反應,但其到底有沒有保護性作用、是不是綜合性抗體、有沒有產生特異性的細胞免疫才是關鍵。”因此,“100%出現抗體反應”並不等同於該疫苗能夠預防艾滋病。

2、斷章取義!部分數據來源於動物實驗

網上有傳言稱:“該疫苗讓受試者單次暴露於艾滋病毒下的感染風險減少了94%,並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於HIV下仍受到保護,沒有被HIV感染。”這一傳言也讓不少人對該疫苗的神奇功效推崇備至。但事實上,據央視網報道,這一結果並不是在人身上試驗的結果,而是之前在恆河猴身上進行的臨床前研究結果。

“馬賽克疫苗”其實在幾年前就已經完成了動物實驗。據《北京日報》報道,2013年,研發“馬賽克疫苗”的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稱,他們利用艾滋病毒的3種主要蛋白研發出了“馬賽克疫苗”,並在恆河猴身上做了實驗,當時的實驗結果已經顯示,馬賽克疫苗對恆河猴的保護作用高達87%至90%,這雖然給預防艾滋病帶來了新希望,但並不能說明該疫苗可以在人身上產生同樣的效果。

事實上,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聶聰表示,“艾滋病毒能嵌入細胞膜內攻擊細胞,進而導致人體免疫力缺陷,所以為了消滅艾滋病毒,就需要進入細胞膜,但其難度非常大,而且在進入細胞膜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給細胞帶來一定的危害。同時艾滋病毒具有快速進化能力和多樣性,想要達到預防艾滋病的臨床要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什麼關於艾滋病的一點風吹草動總能讓人們草木皆兵?

艾滋病的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英文全稱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縮寫為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簡稱為HIV)引起的一種病死率極高的惡性傳染病。HIV病毒侵入人體之后,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令感染者逐漸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終導致死亡。

事實上,艾滋病本身並不是什麼新鮮話題,如果在新聞搜索引擎中輸入艾滋病三個字,我們會發現幾乎隔三差五就會出現一條有關於“防治艾滋病最新進展”的消息,而每一條消息似乎總能博得人們的眼球,這恐怕與艾滋病對人類生命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以及艾滋病難以預防、幾乎無法治愈的現狀有關。

一些數據可以很直觀地向公眾呈現艾滋病的危害。據金羊網報道,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球約有780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累計約3500萬人因此死亡,艾滋病毒已成為對人類健康最致命的威脅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介紹,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國報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66.5萬,死亡20.9萬,2016年新報告發現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12.4萬,而且艾滋病的潛伏期長、隱蔽性強、傳播途徑多樣化。

與艾滋病的巨大危害相比,人類顯得有些勢單力薄,據《健康時報》報道,目前人類尚無針對該病的、有效的預防疫苗。在這種情況下,隻要是關於艾滋病的消息,哪怕只是一些風吹草動,自然也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更不用說艾滋病疫苗問世這種重量級傳言了。

預防艾滋病還需遠離“危險區”,應該做到這四點

艾滋病是一種傳染病,目前公認的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性接觸傳播、血液接觸傳播、母嬰傳播等(點此了解詳情)。隻有接觸到HIV病毒才有可能患上艾滋病,所以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不接觸病原,遠離“危險區”。那麼,怎樣才能不接觸病原呢?《健康時報》向大家提出了四點建議:

1、避免性接觸傳播。要潔身自愛,隻與一個性伴侶發生性關系,保証安全性行為。

2、堅決遠離毒品。

3、因為艾滋病可以通過血液傳播,所以在接受輸血和血液制品時要特別慎重,例如處理傷口、注射藥物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最好用一次性注射器等。

4、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個人生活用品如牙刷、剃須刀和刮臉刀、浴巾等必須自己獨用。

本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聶聰進行科學性把關。

(點此進入“說說身邊的謠言”專題頁面》》》)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