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耐受不良區別於食物過敏 過敏檢測有待規范

2017年08月28日09:25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原標題:食物耐受不良區別於食物過敏 過敏檢測有待規范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王宇鵬)有些人在吃過某種食物后,會出現腸胃或皮膚不適,但這並不是都是實物過敏,也可能是食物耐受不良。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王良錄表示,對某種食物耐受不良,不代表一定對其完全禁止食用﹔食物耐受不良也不同於食物過敏。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提醒,對於過敏性疾病,要採取正確的診斷方式,接受科學的治療。

食物耐受不良不代表要禁食

有的人喝超過一定量的牛奶5-30分鐘出現腹脹、排氣,甚至腹瀉,這是典型的食物耐受不良。

“因為這部分人群的身體裡缺乏一種叫乳糖酶的東西,就分解不了牛奶中的乳糖,從而使未分解的乳糖進入大腸,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瀉,甚至腹痛。”王良錄解釋。

那麼,什麼是食物耐受不良?王良錄介紹,食物耐受不良是指非免疫反應介導的食物不良反應,包括代謝異常、食物的藥理學特性以及通常因食物處理不當產生的食物中毒樣反應,但是不包括真正的食物中毒。

除牛奶外,魚類處理不當或長時間冷凍,也可能導致耐受不良。“海鮮如果不新鮮了,會產生一種叫做組胺的物質。正常人中,隻有1%的組胺能被吸收循環,未能吸收的便會導致耐受不良誘發症狀。”王良錄說。

食物加工、處理過程中微生物可以產生組胺,比如奶酪、發酵肉類或香腸、葡萄酒、啤酒,酵母提取物、酸漬菜﹔有些食物天然組胺含量高,比如菠菜,茄子﹔植物來源食物熟化過程中可產生組胺,像西紅柿、櫻桃﹔也有一些直接誘發組胺釋放的化合物,包括食品添加劑。

添加劑也有可能引起耐受不良,比如食物色素酒石黃。它可以誘發哮喘、荨麻疹,血管性水腫,也可以引起嘔吐,偏頭痛,甚至可以誘發神經及行為反應。軟飲料、烈性酒、露酒、甜食、糖果、蜜餞、即食谷物(比如即食燕麥片),果醬、果凍、冰激凌、凍果子露、奶昔、商售的鹵味、湯、盒裝的香料,腌漬品、調味品、沙拉醬、預制烤制品,熏制的魚等,都含酒石黃。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耐受不良區別於食物過敏,不一定需要完全禁食。王良錄進一步舉例說明,“比如前面說的喝牛奶出現腹脹、排氣,甚至腹瀉,只是對乳糖耐受不良,而不是對牛奶蛋白過敏,那麼可以飲用酸奶而不引發症狀﹔再比如很多人說對魚蝦等海鮮“過敏”,吃少了沒事,吃多了不行,吃活魚沒事,吃冷凍的不行,其實這種情況就是組胺耐受不良,而不是真正的對海鮮過敏。”

食物過敏檢測待規范

王良錄介紹,食物過敏的誘發途徑有食入、吸入、接觸及授乳等。不同食物變應原的致敏強度不同,同種食物變應原強弱存在易感者年齡和地區差異。同種食物變應原,比如雞蛋、牛奶,嬰幼兒時期過敏發生率遠遠高於成人。食物過敏的診斷非常困難。診斷食物過敏首先要根據詳盡、准確的病史,免疫球蛋介導的速發型反應,應該注意進食與症狀出現的時間,遲發型的必須要指導患者記錄食物日記。

一名兒童出生后就經常出現皮膚瘙痒和皮疹,而且經常打噴嚏,流鼻涕,曾經在今年5月去某醫院用生物信息共振方法查過敏原,結果顯示多種食物和接觸物陽性。當地醫院建議他進行生物信息共振脫敏治療,同時避免所有檢測結果陽性的食物和接觸物。該兒童忌食了多種食物,共接受了9次生物共振“脫敏治療”,症狀反而逐漸加重。

該兒童在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進行特異性IgE檢測,結果顯示他主要是吸入過敏原塵螨和霉菌過敏。而雞蛋和牛奶都呈現非常微弱的陽性。“也就是說,這個孩子主要是對吸入物塵螨過敏。”尹佳說。

生物共振檢測和血清slgG檢測(所謂“食物不耐受檢測”)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普遍的診斷過敏性疾病檢測方法。但是目前全世界各國過敏專科學術組織和學會都不推薦用這兩種方法來診斷過敏性疾病。目前在全世界診斷過敏性疾病誘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過敏原皮內試驗,皮膚斑貼試驗,過敏原激發試驗和血清特異性IgE檢測等。

尹佳呼吁,過敏性疾病,一定要基於正確的診斷,隻有正確的診斷,才能對病人採取正確的規范的治療措施。

(責編:任妍、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