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無法抗拒眼前誘惑?或是延遲滿足能力“搞的鬼”

2017年08月29日08:5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我們在商場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為了實現某個目的,比如得到某件玩具,常常會不顧一切地撒潑打滾,不少家長出於疼愛孩子的心理,或者為了耳根子清淨,總是想方設法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但這種有求必應的方式,並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5月26日,參加親子趣味游戲的家長和孩子在進行“寶寶舉高高”游戲環節。(徐培欽/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延遲滿足能力是指個體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而放棄眼前利益的一種能力。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延遲滿足能力的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延遲滿足能力較強的人善於做長遠打算,能將大部分精力用於追求長遠目標並持之以恆,對外界干擾、短期誘惑的抵抗力也比較強,所以延遲滿足能力較強的人通常成就更高。

因此,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非常重要,家長不應該對孩子有求必應。對於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長可以果斷拒絕,並向孩子講清楚其中的道理﹔對於一些雖然合理,但是卻沒有必要的要求(比如孩子已經有不少玩具了,但是還想要其它玩具),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布置任務,並以任務獎勵的形式滿足其要求。但也有些家長矯枉過正,無論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一概拒絕,殊不知這種做法會使孩子感覺壓抑和束縛,長期如此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呢?

1.明確孩子的年齡。一般來說,五歲左右的孩子才具有延遲滿足的意識,過於幼小的孩子還不能理解延遲滿足的含義。

2.區別對待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正當要求(比如沒有玩具的孩子想要一個並不貴的玩具)是應該被立即滿足的,隻有那些不合理、不必要的需求才應該被當做培養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對象。

3.向孩子清楚地說明自己的意圖。在拒絕孩子要求的時候,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其要求的不合理性和不必要性,並且讓孩子知道有些目標是需要通過努力實現的,否則可能會使孩子感覺到冷漠,久而久之還可能讓孩子對家長和世界產生懷疑,不利於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此外,家長應該以一種平等、親和的態度對待孩子,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這樣才能讓孩子具備較高的延遲滿足能力。(焦艷)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