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12日是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控出生缺陷,啟航健康生命”。專家指出,不應等到懷孕了才來關注出生缺陷的預防,備孕時就應進行相關檢查。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近一兩年經產婦(即已經生過一娃或以上)大量增加,女性切莫認為自己有經驗、大娃一切正常而忽略出生缺陷預防,建議她們的“防線”要提前,在備孕時就要進行孕前檢查。
2016年5月19日,在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和平廣場,專業人員向哺乳期婦女及准媽媽傳授哺乳知識。(李建明/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孕期發現宮頸癌 大小都不保
記者從珠江醫院了解到,今年1月到7月,在該院出生的人數和去年同比增長17.5%﹔經產婦去年上半年為557人,今年增長到812人,增長幅度達41.2%。“需要提醒的是,有的二孩媽媽,覺得自己已經生過一個,有經驗了,大孩子也好好的,家族裡也沒有問題,對產前的檢查就掉以輕心。”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潘石蕾講述了一個讓人唏噓的病例:一位懷著二胎的媽媽,在懷孕三四個月時總是陰道出血,檢查發現宮頸疑似出現了惡性病變,醫生建議她進行診斷。這位媽媽到了懷孕五個月時才進行診斷,確診為宮頸癌。“懷孕期間腫瘤進展非常快。最后,大人小孩都沒有了。”潘石蕾表示,如果在懷孕前進行相應的檢查,就有可能避免這樣的悲劇。
她指出,不少在近兩年生二孩的女性年紀都較大,自身身體狀況和懷頭一胎時相比已經不一樣了,比如有的人可能已經出現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假如本身已有糖尿病再懷孕,會加重糖尿病病情,如果糖尿病已經導致嚴重血管病變的女性,就不適宜再懷孕了﹔如果評估過可以懷孕,也要調整用藥,改成對胎兒安全的口服藥,或者使用胰島素。”
中青年女性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發生率也比較高,而糖代謝異常、甲狀腺功能異常和反復流產都有關系。另外,還要關注宮頸情況,在備孕時期最好進行hpv病毒檢測、宮頸刮片檢查。
她強烈建議,備孕二孩應該在尚未懷孕時做個詳細的身體檢查,搞清楚身體的“底子”,把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再懷孕,降低早產、流產或其他影響母嬰健康的風險。
產檢B超、血清學有異常 盡早做產前診斷
萬一孕前階段沒能“防住”會導致出生缺陷的疾病,產前檢查仍然是一道有力的關口。潘石蕾介紹,B超加血清學篩查是目前產檢的常規手段,能發現很多問題:“B超最關鍵的有三次:12周左右一次,22周左右一次,28~32周一次。針對染色體異常的血清學排查一般在早孕期和中孕期做。假如真的到了需要產前診斷這一步,希望爸爸媽媽們可以盡快決定。畢竟在胎兒還小的時候做診斷,手段相對簡單,萬一真有問題也可以盡早處理。”潘石蕾表示,不少家庭對於產前診斷的安全性有所顧慮,實際上目前取絨毛、抽羊水的胎兒丟失率都在1%以下,相對還是比較安全的。
她強調,假如篩查發現問題,必須進行產前診斷,“即使是目前最高級的血清學篩查手段無創基因篩查,定位也只是篩查,因為它原理是通過抽媽媽的血來反映孩子的情況,而不是直接檢查孩子的情況,查21-三體的准確度接近99%,18-三體的准確度為92%。”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35歲以上孕婦、有過異常孩子、血清學檢查異常、有染色體遺傳病家族史的都是產前診斷的指征。懷孕12周左右,產前診斷可以取絨毛,16~26周則要抽羊水,26周后再進行則要抽取臍帶血。
潘石蕾說,近日自己剛剛接診了一名懷孕31周的產婦,在23周超聲排查時已經提示胎兒鼻骨缺失,需要進一步產前診斷,“她說回家考慮,直到31周了才回來。本來可以抽羊水的,變成隻能抽臍帶血了。”
另外一名懷孕32周的孕婦,B超發現胎兒雙側腎盂增寬、一側腎盂積水,“腎盂增寬和積水有可能只是單純性的,也有可能和染色體疾病有關。假如只是單純的腎盂增寬和積水,如果不是把腎間質壓得很差的話,寶寶出來以后是很好的。但有人因為這一點問題,堅決引產。這就非常可惜了。”潘石蕾說,這位孕婦可以先進行產前診斷,了解胎兒染色體、基因有沒有問題,假如都沒有問題,將來寶寶的預后好。但如果腎臟異常是某些染色體引起的或者微缺失、微重復綜合征的一種表現,寶寶出來了以后預后不佳,醫生就可能會建議終止妊娠。(記者伍仞 通訊員胡瓊珍、伍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