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比例<1:1000 “熊貓血”患者急需輸血該怎麼辦?

2017年09月18日16:4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有些人的血型與眾不同、寥寥無幾,這些血型的血液被稱為“熊貓血”。由於“熊貓血”數量稀少,所以擁有“熊貓血”的人在急需大量輸血時往往困難重重,此時如果找不到相應血型的血液該怎麼辦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7月15日,印度客商參加無償獻血活動。(龔獻明/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當某種血型在人群中分布的比例低於1:1000時,就被稱為“稀有血型”,這些血型的血液就是“熊貓血”。“熊貓血”在不同人種間的分布差異很大,以Rh(-)血型為例,該血型的血液在白種人中佔比較高,約為15%﹔在黑種人中佔比5%﹔在黃種人中佔比1%﹔在中國漢族人中僅佔比0.3%,所以對於中國漢族人來說,Rh(-)血型的血液實在是當之無愧的“熊貓血”。此外,稀有血型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遺傳、基因突變等因素的影響下,還會形成其它多種更為稀少的血型,如ABO血型中的某些亞型,即Ax、Am、Ael、B2、Bx、Bm、AxB、B(A)等血型﹔Duffy血型中的Fy(a-)血型等。

對於“熊貓血”患者來說,最麻煩的事情就是輸血了。無論是創傷性失血、產后大出血,還是消化道大出血,急診搶救時都需要大量輸血,所需血量甚至超過2000ml/4h或4000ml/24h,而相對於400ml/人次的獻血量而言,“熊貓血”患者在短時間內獲得充足同型血源的可能性很低,這可怎麼辦?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醫師協會輸血醫師分會及中華醫學會臨床輸血學分會於2014年共同發布了《特殊情況緊急搶救輸血推薦方案》,對緊急情況下實施非同型輸血制訂了嚴格的規則。以Rh(-)血型的患者為例,如果當患者出現失血性休克或嚴重貧血時,不立即輸血將危及生命,而且無論採取任何措施,輸血科血庫的血液儲備仍無法滿足患者緊急搶救時的輸血需要,可以輸注Rh D(+)型血液。同樣,該方案也對其它一些疑難血型和疑難配血患者的緊急輸血制定了“非同型配合性輸血”方案,其中就包括稀有血型。

但值得注意的是,輸注非同型血液可能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可能產生和增強同種免疫抗體,造成大量輸血或再次輸血時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進而導致育齡婦女出現流產、死胎等現象,所以《特殊情況緊急搶救輸血推薦方案》是在特定情況下,本著“搶救生命為第一要義”的原則而採取的“不得已手段”,需要征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與認同,而且一定要事先經過主治醫生及以上級別的臨床醫生進行專業、審慎的判斷,並完成一系列交叉配血試驗后才能施行。對於“熊貓血”患者來說,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要積極配合醫生,及時接受治療。

作者:天津市天津醫院輸血科主治醫師尚瑋

本文由天津市天津醫院輸血科主任技師張凱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