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19日電 (曾璇)9月20日是第29個全國愛牙日,在全國愛牙日前夕,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開展的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情況。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口腔健康素養水平逐漸提高,我國兒童齲病流行處於低水平,中年人牙周健康仍有待提升。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監察專員常繼樂介紹了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我國於1983年、1995年和2005年分別開展了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2015年,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在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公益性行業專項的支持下,對全國31個省市區17.2萬人,選取有代表性的5個年齡組進行了一次流行病學的調查。目前,現場流調和數據分析工作已經完成。
常繼樂介紹,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居民的口腔健康狀況存在三大趨勢。首先,居民口腔健康素養水平逐漸提高。與十年前相比,居民口腔健康素養水平和健康行為情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居民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為60.1%, 84.9%的人對口腔保健持積極態度。5歲和12歲兒童每天兩次刷牙率分別為24.1%、31.9%,含氟牙膏使用率分別為42.1%、55%,因預防口腔疾病和咨詢檢查就診的比例分別為40%、43.2%。成人每天兩次刷牙率為36.1%,含氟牙膏使用率為61.0%。各年齡組女性每天兩次刷牙率均高於男性,城市高於農村。
其次,我國兒童齲病流行處於低水平,兒童家長對口腔衛生服務的利用水平有所提升。調查顯示,12歲兒童恆牙齲患率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個百分點。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個百分點。農村高於城市。兒童患齲情況已呈現上升態勢。
世界衛生組織以12歲兒童平均齲齒數作為評判各個國家齲病流行的衡量標准,規定12歲兒童平均齲齒數1.2顆以下為齲病流行很低水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12歲兒童平均齲齒數為1.86顆,其中美國為1.2顆,日本為1.4顆,韓國為1.8顆。本次調查發現,我國12歲兒童平均齲齒數為0.86顆,說明我國目前仍處於低水平。
調查發現,5歲兒童齲齒中經過充填治療的牙齒比例為4.1%。12歲兒童齲齒中經過充填治療的牙齒比例為16.5%。城市高於農村。這一數據較十年前上升了近50%,說明兒童家長對口腔衛生服務的利用水平在不斷提升。
第三,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向好,中年人牙周健康狀況仍有待提升。老年人口腔狀況及口腔衛生服務水平都有所提升。調查發現,65-74歲老年人中,存留牙數為22.5顆,城市高於農村,全口無牙的比例為4.5%,農村高於城市﹔缺牙已修復治療比例為63.2%,城市高於農村。與十年前相比,老年人存留牙數平均增加了1.5顆,全口無牙的比例下降了33.8%,修復比例上升了29.5%。
中年人牙周健康仍有待提升。調查發現,35-44歲居民中,口腔內牙石檢出率為96.7%,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與十年前相比,變化不大﹔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7.4%,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與十年前相比,上升了10.1個百分點。需進一步提高其口腔健康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習慣,定期口腔檢查,及時潔治牙齒。
常繼樂表示,口腔健康狀況與個人飲食習慣、口腔保健行為、口腔衛生服務利用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一方面,由於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蛋糕、餅干等精加工含糖食品及含糖飲料的攝入量增加,提高了齲病的發生風險。另一方面,人民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和保健意識仍有待提高,口腔健康行為養成尚需時日。為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養和健康行為能力,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國家體育總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共同啟動了“三減三健”第二階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通過“減糖”傳遞合理膳食的健康理念,通過“健康口腔”培養科學規范的口腔保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