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王宇鵬)9月22日,由人民日報社人民網、健康時報社主辦,中華醫學會22個學會、分會聯合主辦,世紀長河集團獨家支持的首屆國家名醫高峰論壇(2017年度)在北京人民日報社舉行。北京天壇醫院院長助理王伊龍在論壇上表示,青年醫生要想成長為卓越的臨床科學家,需要首先做到有態度、有素質、有能力、有恆心。
北京天壇醫院院長助理王伊龍
王伊龍表示,醫院主要有三類人才:合格的醫生、杰出的學科帶頭人、卓越的臨床科學家。如何成長為臨床科學家?王伊龍認為,要首先成為“四有”青年,即有態度、有素質、有能力、有恆心。
何謂有態度?王伊龍表示,卓越的醫生要有創新,有行動,能夠將自己的創新意識轉化到臨床實踐,轉化到田間地頭。“真正桎梏我們成為卓越臨床醫學科學家的鴻溝,就是從優秀到卓越的這一步,因為很多人滿足於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或者忙於會診、查房,很少有自己的創新思想、更難將其行動起來。”
在王伊龍看來,代表性的臨床醫學科學家要能夠創造行業指南,能改寫臨床實踐,能夠形成突破性的理論,能夠為全人類人開一張“大處方”或做一個“大手術”。
有素質方面,王伊龍表示,醫生要有胸懷、大局觀和眼界,能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了解醫學專業的攻關過程,了解醫療價值鏈,理解臨床和研究的關系。“比如我們要做一個大的臨床項目,要弄清楚國家的需求,醫院和患者的需求,醫藥公司的需求,以及各方利益方如何實現共贏,隻有知道這些,這個研究或項目才能走得更順利。”
有能力方面,王伊龍認為,醫生每天都面臨著患者臨床實踐的重大需求和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有時候比解決更加重要,“能夠提出一個好的科學問題,是臨床醫生應該具有的重要優勢。”
在王伊龍看來,做一名青年科學家,恆心至關重要。“很多青年醫生哪兒有經費就去哪兒,今天萌生了什麼興趣就做什麼,或者有什麼新技術、新方法驅動,就去做什麼。然而,隨著年輕人在臨床研究的積澱和成長,最后還是歸於需求導向,並逐漸從臨床問題的需求導向形成自己的研究主線,沿著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科學問題持之以恆地做下去。一個人一生隻解決一個精煉的科學問題,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