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后感覺身體甚是乏累?幾招幫你緩解運動性疲勞

2017年11月01日13:3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體育鍛煉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然而,在平時的鍛煉中,由於運動強度過大導致的身體不適,會造成運動性疲勞。那麼,怎樣才能科學的緩解運動性疲勞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10月29日,2017中國(亳州)際半程馬拉鬆在安徽省亳州市開跑。

(張延林/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首先,飲食營養要均衡。據《健康報》報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常翠青介紹,人們在運動前和運動中最好適時飲水,以免脫水和運動能力下降。食物中產生熱能的物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其中碳水化合物是人體運動時的最佳能源﹔蛋白質的攝取也不容忽視,蛋白質可以在運動后幫助肌肉修復和增長。因為人體在運動時不可能無限制地燃燒脂肪,所以如果膳食中主食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將肌肉中的蛋白質作為能源來燃燒。這樣非但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反而能損失肌肉組織,還會造成機體過早疲勞和使疲勞難以恢復。

其次,運動后適當做拉伸運動可以有效避免運動性疲勞的發生。據華龍網報道,結束任何健身運動之后,進行10分鐘左右的拉筋收操或簡單的靜態伸展,有助於肌肉放鬆,幫助排除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乳酸堆積,進而緩解隔天的出現肌肉酸痛等著等症狀,伸展運動還能提升肌肉組織的張力與彈性,避免形成小腿肌。

再者,適當採用物理療法也可避免、緩解運動性疲勞。據《華西都市報》報道,運動后按摩可以緩解運動性疲勞。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動、點穴、揉捏、叩打、推摩等。抖動四肢主要可以放鬆肘、膝關節以及四肢肌肉群﹔上肢常用點按穴位有偏歷、曲池、手五裡、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腫痛,以及肩臂痛、頸項拘攣等運動后造成的各種不適症狀﹔下肢常用點按穴位有承扶、委陽、承山、昆侖、足三裡等穴,可解除腰骶臀股部疼痛、腿足攣痛腰腿拘急疼痛、項強、腰痛、膝脛酸痛等症狀﹔揉捏叩打時,應注意先推摩大肌肉,后推摩小肌肉,一側推摩后,再推摩另一側。

此外,天津市寶坻區人民醫院骨顯微外科主任醫師黃建新建議,要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合理、適度安排運動量,保証充足的睡眠也有利於避免運動性疲勞。(徐曉瑩)

本文由天津市寶坻區人民醫院骨顯微外科主任醫師黃建新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任妍、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