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國人是很少有喝牛奶習慣的,不能說沒有,但起碼是沒有形成全社會的一種飲食習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健康知識的普及,以及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不斷融合,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喝牛奶。
目前中國人在喝牛奶方面存在兩類人群,一類是從小就習慣喝牛奶,另一類是半路喝牛奶。從小習慣喝牛奶的人群佔比不多,半路喝牛奶的人,目前應該是佔比最大的,他們主要是受一些食育教育的影響。
關於喝牛奶的各種適宜不適宜,在網絡上一直說法眾多,對許多人的喝奶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大量半路開喝牛奶的人,他們喝牛奶是一種“嘗新”,因此,他們會額外關注喝牛奶的感受,這種感受不僅包括口感,還包括喝完之后的身體感受,同時他們也願意去關注牛奶的各種是是非非。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身邊會出現兩種現象,一個叫“生物接納性”,另一個叫“乳糖不耐受”。生物接納性,是一種生物尤其是哺乳動物都有的一種生理傾向,就是當我們對一種味道熟悉時,我們願意並且非常自然的接受由這種食材制成的食物。而如果我們對某種食材從小沒有接觸過,或在日常飲食中少見這種食材,那麼,當我們開始接觸它時會產生本能的生理抵抗,這種抵抗就是我說的“生物接納性差”,就像很多小孩小時候因為家長不吃香菜或不吃姜,長大之后,這些孩子有很大的幾率會不吃姜和香菜。當然,這種接納性是可改變的,可以隨著食物中這種食材的不斷出現而逐漸接受,也可以因為知識觀念的改變而變得可以接受。
另外一種叫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因人體腸道中缺乏一種分解乳糖的酶,我們稱之為“乳糖酶”。對於從小喝奶的孩子來說,乳糖酶缺乏的概率很低﹔而對於半路喝奶的人來說,乳糖酶缺乏的概率就很大。因此,很多半路開始喝奶的人發現自己喝完奶之后有不舒服的現象,於是,開始找各種理由,有的人說牛奶是寒的,有的人說牛奶不適合中國人,有的人說牛奶有毒等等,這都是對健康知識了解太少的原因。乳糖不耐受不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對於很多乳糖不耐受的人來說,隻要堅持攝入奶制品,哪怕剛開始量很少,慢慢的乳糖不耐受的現象就會得到改善,僅有少部分的人確實無法改變。
喝奶,可以給我們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豆漿雖然也含有,但其含量很低,營養密度低,無法滿足人體的需求。尤其是中國人,我們的飲食習慣中對鈣的攝入量缺乏嚴重,所以喝牛奶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
作者介紹:於良,中國營養師聯盟執行秘書長,全國十大金牌營養講師,人民網《人民健康營養“識”堂》專欄作者,第十六屆北京市青年學術演講比賽優秀獎,北京營養師協會首屆青年學術演講比賽二等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三言良語·說營養》主播,喜馬拉雅FM簽約主播,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特邀講師,《健康時報》《中國食品報》《中國中醫藥報》撰稿人。
搜索微信公眾號:yuliangy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