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條吃出克羅恩病 這個病為何偏愛“小鮮肉”?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 馬冠生

2017年12月22日13:17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原標題:第510期:11歲女孩吃辣條吃出克羅恩病!這個病為何偏愛“小鮮肉”?

據媒體報道,一名11歲女孩被診斷出患上了一種罕見疾病——克羅恩病,每天嚴重腹瀉,多達十余次,體重狂減二十多斤。而醫生認為該病的誘因竟是網紅“辣條”,這讓不少喜愛辣條的人士把手裡的辣條嚇掉了一地!這五毛錢的辣條還能搞出這麼大事兒?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這個與辣條有關的克羅恩病究竟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Crohn disease)是一種消化道的非特異性炎性疾病,可侵犯從口腔至肛門的任何部位,但最典型的病變部位是在回腸末端,最典型症狀是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該病的病因尚未明確,被認為可能是遺傳、環境、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克羅恩病的發病率總體很低,屬於罕見病,但其發病率近年來明顯呈現出上升趨勢。

克羅恩病偏愛“小鮮肉”

克羅恩病最常見於青年人群,性別方面無差異,近來發現青少年克羅恩病患者有所增加,需要引起家長警惕。

克羅恩病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腹痛、腹瀉、發熱、體重下降、貧血、便血、腹部包塊等。

腹痛以右下腹疼痛最常見,其次是臍周疼痛或全腹痛﹔大便多呈現水樣或糊狀,每天三五次,多的時候能達十余次,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血便﹔發熱一般是低於38.5℃的低熱。克羅恩病患者還可能有口腔潰瘍、皮膚紅斑、牛皮癬、四肢和脊柱酸痛、脫發、會陰部位潰瘍等症狀。

檢查可見患者的腸道有節段性的潰瘍,呈鋪路石(鵝卵石)樣表現,腸腔變得狹窄,嚴重時可發生腸瘘和腸梗阻等並發症。

克羅恩病難診難治

克羅恩病比較罕見,而且沒有非常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因此診斷難度高,很容易誤診。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症狀、影像學、內鏡以及病理學等多方面結果綜合判斷,並排除一些相似疾病才能明確診斷。

克羅恩病的治療也很難,目前還沒有能徹底治愈的方法,就算通過手術切除病變的腸段后也容易復發,隻能長期通過藥物和飲食控制症狀,緩解病情,減少復發。

健康飲食很重要

雖然克羅恩病的病因還不清楚,但飲食不健康,長期刺激胃腸道被認為可能是一種誘因,就如文初所提的這個“辣條鐵粉”女孩,每天少則兩袋,多則五六袋的辣條無疑對其尚未發育成熟的胃腸道會造成嚴重刺激,容易引起炎症反應,影響胃腸道健康,長此以往,就給了克羅恩病以可乘之機。

一旦患上克羅恩病,不僅遭罪又難治,還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因此多數患者會明顯消瘦、營養不良。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應重視健康飲食,盡量減少吃垃圾食品和刺激性食物,以保証充足的營養,並預防像克羅恩病一樣的慢性炎性疾病發生。

作者介紹:馬冠生,博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從事營養與健康研究27年。現任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婦女兒童問題專家,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專家組組長,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2013第六屆中國健康年度總評榜健康傳播風尚人物,2012年獲首屆科學傳播人頒獎盛典授予的“科學傳播年度人物”獎,人民日報健康時報社“健康中國2012·十大年度人物獎”,中國營養學會2008年至2010年度營養科普工作個人一等獎。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