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耳劑又稱滴耳液,在耳科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很多人認為滴耳劑使用起來很簡單,直接往耳朵裡滴就可以,其實未必如此,有些患者盲目用了滴耳劑后,總會產生一些不適症狀。那麼,我們平時在使用滴耳劑時,到底有哪些講究呢?
2017年11月19日,一名女孩子用手捂著耳朵在寒風中出行。
(孟德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滴耳劑通常有兩種使用方法,一種是日常普遍使用,另外一種是以做“耳浴”的方式使用。
日常使用滴耳劑雖然看似簡單,但其實是有一套相對固定的實施流程的,而且對於成年人和嬰幼兒,滴耳劑的使用方法還略有不同。據《中國婦女報》報道,一般來說,滴耳劑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洗淨雙手后,用濕紙巾清除耳內膿液和分泌物,並保持耳內干爽﹔其次,要將頭傾向一邊或側躺在床上,將患耳朝上﹔最后,按照醫囑指定的滴數,將藥液滴進耳內,並保持側臥姿勢3∼5分鐘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滴藥的過程中,因為成人的耳朵軟骨發育完好,將耳朵向后上方提拉,即可暴露耳道,促進滴耳劑內流至患處,發揮藥效﹔但嬰幼兒軟骨尚未完全發育,向后上方提拉可能造成損傷,因此建議將其耳朵往后下方輕拉即可。
滴耳劑除日常使用外,還可做“耳浴”使用。據《今晚報》介紹,做“耳浴”時,滴耳劑滴入的方法和日常使用滴耳劑時滴入的方法一樣,但滴入滴耳劑后不能急著將藥液流出,而是要讓藥物在耳道內浸泡一段時間,保持側臥姿勢約10~15分鐘左右。通過耳浴使耳內黏膜充分吸收藥物,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並不是任何耳朵不舒服時都適合使用滴耳劑。例如,因感冒引起的耳朵發悶發堵,聽力輕度下降,但並無疼痛感,使用滴耳劑起不到治療的效果,這是耳咽管發炎的症狀,此時應該使用噴鼻劑進行治療,或應及時就診,聽從醫囑用藥,切忌擅自使用滴耳劑。
需要注意的是,冬天使用滴耳劑,溫度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據荊楚網介紹,冬季用滴耳劑治療化膿性中耳炎、外耳道炎、耵聹栓塞等耳部疾病時,患者很可能在用藥后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症狀,原因是滴耳劑的溫度太低,打破內耳的溫度平衡,因此,為避免刺激內耳前庭器官,滴耳劑的溫度最好和體溫保持一致。所以,冬季使用滴耳劑要提前多焐一會兒藥瓶,或者把滴耳劑的藥瓶放到40℃左右的溫水中溫一溫,使滴耳液溫度不要太低,但也不宜溫度過高,以免破壞藥效。(李易明)
本文由天津市寶坻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孟昭君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