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等因素可引發骨關節炎 患者應注意日常調護

2018年01月22日17:20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骨關節炎又被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等,是一種由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引起的慢性關節疾病,多發於負重較大、活動較多的關節,比如膝、髖、踝等,患者在疾病早期常出現關節酸痛、脹痛等症狀,尤其是在長距離行走、劇烈運動、關節受涼時表現得更為嚴重。那麼,骨關節炎的病因是什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該注意些什麼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5年11月17日,在安徽蚌埠市禹會區釣魚台小學,教師葛海燕拄著拐杖為一年級的小朋友上課。(李博/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骨關節炎的病因是什麼?

骨關節炎的病因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年齡因素。骨關節炎有明顯的老齡發病趨勢,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高而升高。

2.職業因素。對於需要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的從業者來說,關節的正常結構很容易被破壞,所以也比較容易患上骨關節炎。

3.遺傳因素。大多數關節疾病具有遺傳傾向,其中以原發性、全身性關節炎比較常見。

4.性別因素。研究表明,在老年人群(大於60周歲)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關節炎,這可能與免疫功能、基因特點、激素水平、遺傳傾向、妊娠分娩等因素有關。

5.肥胖因素。肥胖會加速關節退行性變的發展,這與肥胖者的關節長期負重,肥胖者脂質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

此外,自身免疫性因素、藥物因素、細菌病毒感染、吸煙與飲酒等都有可能引發骨關節炎。

治療骨關節炎的藥物主要有哪些?

服用藥物是治療骨關節炎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給藥途徑不同,骨關節炎的藥物治療方法可劃分為口服給藥、注射給藥和局部外用給藥三種。其中,口服給藥涉及到的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對乙酰氨基酚、阿片類藥物、氨基葡萄糖、雙膦酸鹽等﹔注射給藥涉及到的藥物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玻璃酸鈉等﹔局部外用給藥涉及到的藥物則主要是辣椒鹼。

骨關節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調護?

患上骨關節炎之后,除了要及時就診,並在醫生及藥師的指導下規范用藥外,還要注意日常調護,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活動關節,避免長期保持站、跪、蹲等姿勢。

2.肥胖者應減輕體重,並進行適當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

3.進行合理的關節肌肉鍛煉,比如讓手關節做抓、握鍛煉,讓膝關節在非負重情況下做屈伸活動等。

4.運動時注意保護關節,比如佩戴護膝、穿有彈性的運動鞋等。

5.可在醫生指導下通過一些物理治療方法緩解症狀,比如針灸、按摩、推拿、熱療、水療等。

6.注意天氣變化,避免關節受冷。

作者:上海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王溫泉

本文由上海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醫師張劍萍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