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瀉只是吃壞肚子?小心患上腸應激綜合征

2018年01月23日08:4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腸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而言尤為重要,但同時也可能成為導致某些疾病出現的罪魁禍首。如果你經常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卻在排便之后得到改善,那麼你可要小心,很有可能你並不是吃壞了肚子,而是患上了“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你聽說過嗎?

什麼是腸易激綜合征?據東方網報道,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患者以20-40歲中青年居多,尤以女性多見。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徐偉祥在接受東方網採訪時介紹,腸易激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可發生於腹部的任何部位,腹痛可為脹痛、痙攣痛或鈍痛,程度各異。據了解,這種腹痛感在吃了冷的食品后會加重,並會出現腹瀉或便秘等症狀。以腹瀉為主的患者常出現粘液性腹瀉或水樣性腹瀉等症狀,幾乎每天都會腹瀉數次甚至十幾次,常有便后不盡感,在夜間症狀則不出現。部分患者還會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的情況。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穿著夏裝的女游客在北京南鑼鼓巷喝冷飲。(陳明/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患上腸易激綜合征,我該怎麼辦?

要想對腸易激綜合征進行更為准確深入的預防和治療,我們需要首先了解引起腸易激綜合征的多種因素。據中國軍網報道,腸易激綜合征除了受胃腸動力、內臟高敏感度、腸道炎症、免疫功能改變與菌群失調影響外,還受中樞感覺異常和神經內分泌以及社會心理影響。因此,除了給予患者正規治療(解痙藥、止瀉藥/導瀉藥、促動力藥、調節腸道菌群等)外,還可根據患者HAD評分情況給予心理治療或加用調節情緒類藥物治療。使用調節情緒類藥物——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小劑量抑制劑如帕羅西汀,可顯著降低內臟敏感性,減少胃腸道症狀。也有研究指出,新型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西酞普蘭,可改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情緒與腹痛、腹瀉症狀。

預防腸易激綜合征,日常小事不能忽視

除了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之外,日常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細節需要予以重視。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揚州一院)中醫科醫生王子承在接受中國江蘇網採訪時提到,中醫主張通過辨証論治,用疏肝理氣健脾的中藥療法緩解。王子承建議患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焦慮、抑郁、躁怒等不良情緒。患者可先進行相關檢查,排除身體的器質性病變。對於心理上存在障礙的患者,須有專業醫師糾正患者對這一疾病的曲解,強調所患疾病的良性本質,樹立對治療的信心,幫助患者緩解或消除心理障礙和軀體症狀,達到長期緩解臨床症狀,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趙晨龍)

本文由天津市寶坻區人民醫院外二科副主任醫師張建生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於露、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