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壞心情又"纏"上了你?4步教你應對不良情緒

2018年02月11日13:3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俗話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或喜或悲,或快樂或憂傷。在面對不良情緒的時候,人們總習慣將其歸因於外部刺激,比如經常有人會說,“今天天氣不好,這讓我很不開心。”但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認為,導致不良情緒的並非外部刺激本身,而是人們應對刺激的思維方式。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9月4日,在河北石家庄新樂市直幼兒園,老師在哄兩名哭泣的小班新生。(賈敏杰/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首先來了解一下人們經常會遭遇的不良情緒有哪些,它們包括:過分煩躁、過分生氣、過分抑郁、過分內疚。其中,過分煩躁常常表現為過分緊張、沮喪、惱火、擔驚受怕等﹔過分生氣表現為十分易怒、戒備、有強烈挫敗感等﹔過分抑郁表現為總是無精打採,甚至一蹶不振等﹔過分內疚表現為過分自責、悔恨等。阿爾伯特·艾利斯介紹,一般來說,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思維方式包括以下三種:

1.災難化的思維方式,即總喜歡把一件事想得特別嚴重。

2.應該化的思維方式,即習慣於按自己的想法來揣測、認定某件事情的性質或發展方向,比如認為某件事情應該怎樣等。這種思維方式會使人覺得自己特別悲慘,容易給自己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壓力,還會給他人造成困擾。

3.合理化的思維方式,即給某件事情強加本不存在的邏輯,使其變得“合理”。這種思維方式容易使人逃避真正的問題,甚至讓人變得軟弱。

這些思維方式通常在人們面臨選擇,或應對新情況的時候給人們帶來不良情緒,比如災難化的思維方式容易使人過分煩躁、過分生氣,應該化的思維方式容易使人過分抑郁,合理化的思維方式容易使人過分內疚。因此,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盡量避免這些思維方式。但如果已經出現了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做呢?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了解決不良情緒的四個步驟:

1.認識自己的情緒。不要隻關注情緒本身,而應該反思自己為什麼會出現不良情緒。

2.了解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的想法,不僅要反思自己如何看待事情,還要思考他人如何看待事情、自己和他人的關系等。

3.找到更好的選擇。不要隻在一個選擇上糾結,問問自己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4.總結應對的方法。在進行以上分析之后,總結應對不良情緒的方法,並逐漸將這些方法形成習慣。(唐義誠)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