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成功學書籍和勵志文章中,大家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句話:“找對了目標,你就成功了一半。”這句話從一個側面反應出選擇目標的重要性,但如今,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為人們提供了無限的機遇與可能,很多人在面對眾多選擇時“無從下手”。那麼,到底應該如何選擇目標呢?
2015年12月24日,在山東聊城大學圖書館內,“考研大軍”進入到考前緊張的備戰狀態,進行最后沖刺。(許文豪/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1、找到自己的優勢。“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比如獨特的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大局意識,甚至是人生經歷等。在選擇目標的時候,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優勢,然后看看這些優勢能夠幫助自己在哪些領域脫穎而出。
2、挑選值得做的事情。很多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往往“無從下手”,“拿不起,放不下”“這個挺好,那個也不錯”是這類人常見的心理。那麼,在排除了理想、抱負等個人因素外,該如何在眾多選擇中挑選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呢?這裡向大家推薦一種方法:
(1)衡量某件事情的“收益值”,即在做完這件事情之后,能帶來收益大小。
(2)找到該“收益值”的“半衰期”。“半衰期”是指“收益值”衰減所需要的時間,“半衰期”越長,意味著受益的時間越長。
(3)“收益值”較高、“半衰期”較長的事情往往就是值得做的事情,大家不妨將其定為目標。
3、不斷提出更高的標准。人們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常常希望得出“最優解”,即找到最好的選擇。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最優解”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想要做出“最優解”,決策者需要掌握全面、准確、真實的信息,並在“絕對理性”的指導下,按照最優的解決方案行事,但由於受到環境、時間等限制,想要做出這種選擇幾乎不可能,因此,“最優是不存在的,存在的隻有滿意”,這就是“滿意原則”。“滿意原則”提醒大家,目標並非一成不變,要在前進過程中不斷提出更高的標准,不斷優化和改善自己的目標。(唐義誠)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