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老年人似乎“覺少”,晚上總是睡不好。據《廣州日報》報道,研究發現在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中,沒有睡眠障礙的比例僅為12%。而在有睡眠障礙的群體中,有入睡困難的佔19%,有續睡困難(例如中途容易醒來)的佔29%,過早醒來的佔18%。那麼,老年人為什麼睡得少?怎麼做才能有所改善呢?
導致老年人睡不好的原因很多。《北京晚報》報道稱,首先,最主要的因素是年齡因素。人到老年,主控睡眠的鬆果體素分泌量會有所減少,對睡眠的調節能力減弱,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出現入睡時間延長、深睡時間減少的情況,失眠發生率與年輕人相比明顯增加。同時,當人們年齡越大,各種基礎疾病發生率越高,有些疾病可以影響睡眠或可導致失眠,例如咳嗽、心悸、呼吸困難、高血壓、糖尿病、骨關節病、精神系統疾病等。其次,環境也對人的睡眠狀況有影響,特別是到了夏季,天氣炎熱,不利於入睡。再次,心理因素也會影響睡眠,有些人細膩敏感、思慮過多,就容易出現失眠的情況。
山西太原,民眾在專業催眠師的引導下睡覺,釋放壓力。(韋亮/中國新聞社)
此外,據《揚子晚報》報道,由於老年人多病,經常服用各種藥物,不少藥物可引起失眠,如利尿藥、抗憂郁症藥、毛地黃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等等,長期服用降壓藥引起的鼻塞也可能引起失眠。
那麼,如何改善老年人睡眠障礙的問題呢?《揚子晚報》提到,老年人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或人際交往,或運動鍛煉,或從事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有利於消除焦慮反應,同時也可幫助解除睡眠障礙問題。另外,兒女們應多關心老年人的生活,多抽出點時間和老人交往,以減輕他們的孤獨感,無論他們失眠狀況如何,都應給予更多的陪伴和關愛。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孔令雪在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給出了關於提高老年人睡眠質量的小技巧。他建議,老年人在睡覺時要找個舒服的姿勢,同時平復情緒,盡量放鬆身體,採用均勻的腹式呼吸,默念“鬆——呼”,在吸氣時可以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頭、頸、肩、手、胸、腹、大腿、小腿、足,並依次放鬆。
本文由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卜勇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環保、水利、節能、氣象、人工智能、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