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最小媽媽”為何受追捧?家長掌握4C原則應對

唐義誠

2018年04月12日09:5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近年來,視頻直播平台可謂“冰火交加”,一方面受眾龐大、炙手可熱,另一方面良莠不齊、亂象叢生,而在這些亂象中,還隱藏著一個更加混亂的“未成年人社交圈”。在這個圈子裡,懷孕、生子等本不該出現在未成年人身上的詞匯備受這個群體追捧,據中央電視台《新聞直播間》節目報道,某視頻直播平台甚至掀起了一股爭當“全網最小媽媽”的風潮,不少未成年人競相模仿。那麼,未成年人追捧“全網最小媽媽”的背后有哪些心理因素?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又該如何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4月2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第六小學的學生在畫英雄。

(周亮/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據了解,這些在直播平台上出現的“未成年媽媽”,以及被其吸引的孩子的年齡大多在十幾歲,也就是說,他們正處於青春期。眾所周知,青少年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不良信息中蘊含的錯誤價值導向會引誘其誤入歧途,長期接觸此類信息不僅會影響其學習、生活,還會危害其心理健康,進而對其整個人生都產生嚴峻的危害。

心理學認為青春期又被稱為“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不斷從外界獲取信息,其心理也變得更加成熟,他們渴望成長和獨立,表現得勇敢而富有創造力。但是,面對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他們往往缺乏抵抗力,其背后的心理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青春期孩子的大腦前額葉發育不全,這會使其在遇到事情時,過於關注事情的正面部分,而忽略事情可能存在的風險,“應該不會出事兒吧”就是青春期孩子經常會出現的內心對白。就“全網最小媽媽”這一事件而言,青春期孩子更關注這些同齡人“走紅”后受到的追捧、獲得的“點贊”,卻難以對這種行為的危害產生一個全面、具體的認識。

2、在青春期的時候,人體內的5-羥色胺以及多巴胺都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而這兩種神經激素都與人的興奮度有關,所以青春期孩子常常會感覺“無聊”“郁悶”。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更喜歡追求一些刺激、新奇、冒險的事物。同時,由於大腦中控制情緒的腦區發育不完善,青春期孩子很容易在一些具有煽動性的信息影響下失去理性判斷能力,即很容易被“沖昏頭腦”。

3、研究發現,容易被不良信息影響的孩子往往生活在充滿“毒性壓力”的環境中,其中,“毒性壓力”可能來自於家庭暴力、身體或精神虐待、父母的不良行為(比如吸毒)等。這些孩子迫切地渴望長大、成熟,以盡快擺脫“毒性壓力”的束縛,於是,他們更容易被一些“打破常規”的信息誘惑、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

由此可見,對於青少年孩子來說,與“全網最小媽媽”有關的信息正中下懷,加上視頻直播平台的“主播”們魚龍混雜,有些主播以及其他一些圖謀不軌的人會為了吸引觀眾、獲取網絡“流量”,而對這些不良信息推波助瀾,青少年孩子很容易深陷其中。因為青少年孩子的心理發育不完善,所以他們對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有限,要想防止其誤入歧途,還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比如就“全網最小媽媽”這一事件而言,學校、家庭要加強對孩子的性教育、家庭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婚戀觀、生育觀等。

其中,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裡向家長們介紹一下“4C原則”,以更好地引導孩子。其中,“4C”是指4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分別是:Communication(溝通)、Choices(選擇)、Consequences(結果)、Connection(連接)。

1、Communication(溝通):溝通是第一原則,家長要隨時和孩子保持足夠、有效的溝通,這樣才能清楚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2、Choices(選擇):青春期孩子接受信息的能力很強,但往往缺乏對生活的掌控能力。因此,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篩選信息,讓孩子學會鑒別好壞優劣,不要盲目地接受信息。

3、Consequences(結果):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風險意識,讓孩子明白,特定行為可能產生哪些后果,並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4、Connection(連接):良好的情感連接是溝通、教育的基礎,因此,家長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定期與孩子進行一對一的交流。

作者:全國心理普及工作聯盟特邀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進中心特邀專家唐義誠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