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經常出現眨眼、嘟嘴、做鬼臉、扭脖子或聳肩膀等動作,很多家長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孩子天真調皮,可能只是“小毛病”。其實,如果真的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些孩子可能患上了一種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叫做兒童抽動症。那麼,兒童抽動症到底是種什麼病呢?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患上這種病?孩子出現抽動症,該如何治療呢?
2018年4月16日,江西省安福縣楓田小學少年宮的輔導員正在指導學生制作航模。
(劉麗強/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據中國江蘇網報道,兒童抽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患者多見於4-12歲之間,以男孩居多。該病表現為突然、快速、不自主且重復的肌肉抽動。一開始症狀較輕,以眨眼、面肌抽動為主,繼而可能會從頭逐步發展到頸肩、上肢、軀干、下肢等各身體部位。
關於抽動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四種:
1. 社會家庭因素。據《生命時報》報道,社會家庭因素可導致兒童抽動症。家庭環境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家長不關心或是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都會使兒童精神受到損傷,從而引發抽動症。另外,很多孩子發生抽動症還和父母爭吵、離婚等家庭因素有很大關系。
2. 缺乏微量元素。《生命時報》介紹,鐵缺乏可引起貧血,造成各臟器供血不足,進而影響大腦發育,這是引發抽動症的一大原因。
3. 飲食不節。據《新民晚報》報道,挑食、過食肥甘厚味或寒涼、辛辣食物,會損傷脾胃,導致脾虛痰聚或肝旺,進而導致兒童抽動症。
4. 遺傳。《沈陽日報》刊文稱,研究証實遺傳因素與抽動症發生有關,但遺傳方式目前尚不清楚。
如果孩子患上這個看似“小毛病”的疾病,家長們該怎麼辦呢?中國江蘇網刊文稱,患上兒童抽動症的孩子可能會頻繁眨眼、皺眉、努嘴、喉嚨中常發出怪聲、不由自主地清嗓子或干咳、扭脖子、聳肩、甩胳膊、踢腿,嚴重時甚至會抖肚子、鼓肚子等。因此建議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上述動作中的兩個或以上,並且持續兩個月以上,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
至於具體的治療方式,《西安晚報》刊文稱,很多人都選用中醫藥來治療抽動症。中醫通過中湯藥、針灸、理療、穴位點按等方法,不僅可以控制抽動症狀,還可改善患兒體質。更重要的是,中醫可以讓治療方案做到因人而異,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藥物,並在症狀得到控制后進行鞏固治療,從而減少復發。
此外,對於抽動症,心理干預也很重要。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兒科主任姜之炎在接受《新民晚報》採訪時表示,當抽動發作時,家長不要強行控制孩子,最好採用心理轉移法,如讓孩子做些輕鬆、喜愛的事情。另外,家長平時在教育孩子時,不要大聲喝斥或者打罵孩子,要讓孩子身處在一個溫馨寬鬆的家庭環境中。(張茜)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領域:健康養生類 臨床醫學類 心理醫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