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黃昏突然變得糊涂?可能患上了“日落綜合征”

李思婷

2018年04月20日08:5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現代人每天忙於奔波賺錢,很多人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從而忽略了家裡的老人。殊不知,越來越多的老人逐漸出現了一種罕見且症狀不明顯的狀態,叫“日落綜合征”。那麼,日落綜合征是什麼?該如何預防和緩解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3月24日,108歲的河南省夏邑縣歧河鄉青銅寺村村民董姜氏和孫媳婦一起摘菜。(苗育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據《健康時報》報道,日落時分,有的老年人可能會突然發生意識障礙,人也變得糊涂起來,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忘了。這種急性神志紊亂狀態常發生在日落的時候,因此在醫學上被稱為日落綜合征。

日落綜合征是病麼?答案是否定的。《生命時報》刊文稱,日落綜合征不是一種疾病,它是老年痴呆症患者在黃昏時分出現的一系列情緒和認知功能改變,患者可能記不清自己是誰,在什麼地方,正在干什麼。除了老年痴呆症患者,一些健康的老人也可能會出現這類問題,這主要是由於老人們退休后心理較脆弱,而在日落前后容易觸景生情,產生悲觀情緒所致。

至於日落綜合征的發病機理,《健康時報》解釋,日落綜合征是急性大腦供血不足所致。雖然大多數老人能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即恢復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急性大腦供血不足往往是腦血管意外和心臟病發作的前兆,切不可掉以輕心。另外,據《華西都市報》報道,專家指出,日落綜合征的出現還受環境影響,尤其是季節交替時,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能出現生理鐘錯亂,難以適應黃昏的推遲或提前。

如果老人不幸出現了日落綜合征,子女能做些什麼呢?《生命時報》建議,如果不在老人身邊,子女應該在日落前給老人打個電話,關心一下父母,讓其感覺到溫暖。對於能在老人身邊照顧的子女,則可在天黑前打開燈,保証屋內照明充足,沒有噪音或干擾﹔還可以為老人提供輕鬆有趣的活動,讓老人參與並享受﹔另外,子女還應該控制老人白天的睡眠時間,最好別超過兩小時﹔當然,必要時要帶老人去醫院,排查導致日落綜合征等身體及睡眠疾病。

此外,研究証明,日落綜合征是可以預防的。據《健康時報》報道,要想預防日落綜合征,老人應避免過度勞累,防止情緒激動,並保証晚上睡眠充足,白天適當晒太陽,傍晚則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如必須外出最好結伴同行。

總的來說,家人的陪伴對於老年人是很重要的,所以希望大家在工作之余,能多花點時間在老人身上,給他們以身心上的關愛,避免日落綜合征的出現。(李思婷)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領域:健康養生類 臨床醫學類 心理醫學類)

(責編:申佳平(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