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日,一位媽媽與孩子們在山東省煙台市當當閱界書店讀書。
(唐克/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關於孩子的話題一直是同事朋友熱衷於討論的話題之一。然而我們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層出不窮,過度的教養反而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那麼,什麼是過度教養呢?過度教養會對孩子產生哪些負面影響?
據《中國教育報》消息,大量研究証實,早期缺乏教養(被父母打罵、缺乏營養、被父母忽視)對孩子成長發展不利。然而,今天的很多父母可能走到了另一種極端,即過度教養——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
怎樣算過度教養呢?據《中國婦女報》報道,過度教養分為“直升機教養”和“割草機教養”兩種典型形式。其中,“直升機”父母會時刻在孩子頭頂上盤旋,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一旦遇到什麼挫折和困難,他們立馬出手相助﹔“割草機”父母隨時跑在孩子前面,像清除雜草一樣提前幫孩子掃清前進道路上可能面臨的所有障礙。據《中國教育報》報道,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過分保護、輕易滿足、特殊禮遇等,都是過度教養的表現。
那麼,過度教養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中國婦女報》介紹,過度教養對孩子的學業成就、社會適應、抗挫折的能力、自信心、社會責任感及生活技能都會產生不利影響。過度教養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也會影響孩子對自己、對生活的掌控能力,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導致很多負面情緒。
《中國教育報》介紹,既然過度教養並不能幫助孩子成長,家長又該如何避免過度教養,合理地對待孩子呢?據華龍網消息,合理對待孩子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 信任孩子。父母要相信孩子有應對困難、風險的能力。
2. 用平常心對待孩子。每個孩子確實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我們更要相信孩子發展的共性,相信孩子的發展有共同的規律和特點,不要過度夸大孩子的特殊性。
3. 學會分離。要學會守望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在應該離開父母的時候,有能力離開父母。
4. 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當我們讀懂孩子在思維、人格等方面的發展特點,就知道在學前階段要注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小學階段應重點培養孩子的成功感和勤奮感,在青春期階段要重點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邊瑩瑩)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其研究領域為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