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日,一名來自四川農村育齡婦女農民工在新疆兵團二十九團醫院免費享受婦女病普查。(杜炳勛/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這個夏天除了小龍蝦,就是令所有人興奮的世界杯了。如果說女人每個月都要來一次“大姨媽”,那麼世界杯就是男人四年來一次的“大姨夫”。在世界杯期間,有些“入戲太深”的男人們的情緒極其不穩定,有的人甚至心情跌宕起伏、精神萎靡、睡眠不好、暴躁酗酒等等。這些症狀被稱為“世界杯綜合征”,為此,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還成立了“世界杯綜合征”門診。
如同男性患上了“世界杯綜合征”,有些女性,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變得很奇怪,前一秒還在撒嬌賣萌,下一秒就莫名的暴躁脾氣,過一會又會淚點變低,大哭一場,甚至出現頭痛、乳房脹痛、失眠等症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種情況下女性應警惕是不是“經前綜合征”。所謂經前綜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簡稱PMS),顧名思義,是指女性在月經前表現出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症狀,這些症狀與精神和內科疾病無關,在月經來潮后就會有所緩解。雖然很多女人在月經前都有不舒服的感覺,但隻有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才可以被稱為經前綜合征。PMS的發病率可達行經女性的50%,以20~30歲之間女性患病率最高。
目前,PMS的病因還不明確,但是肯定的是其與女性體內激素水平波動有關。有研究顯示,絕大多數女性暴力犯罪和自殺活動都是發生在月經前及月經期的一周內。那麼,PMS到底有哪些症狀呢?
PMS症狀在個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生活中表現從輕度到重度不等。有研究表明,PMS症狀廣泛,患者自覺的症狀可達300多種,常見症狀可分為生理、心理和行為三方面:生理症狀包括疲勞、水腫、乳房脹、頭痛、體重增加、軀體疼痛和肢體腫脹等﹔情緒和行為症狀包括易怒、緊張、情緒波動、傷心、失落、注意力下降、嗜睡/失眠和日常活動拖沓等。這些症狀一般在經前10~14天開始出現,通常在月經前1周加重並在月經前2天達到高峰,排卵前一般均可完全緩解。但是,下一周期又會重復出現。
PMS到底該如何診斷呢?若要判斷女性患有PMS,必須同時符合以下3點內容:
1.在過去的3個月經周期中,周期性出現至少一種如上生理症狀和一種情緒、行為症狀。
2.以上症狀在月經前反復出現,最晚在月經開始后4天消失,至少在下次月經周期第12天前不再復發。
3.症狀的嚴重程度影響到正常生活及工作。
既然PMS“威力”這麼大,那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幫助女性緩解症狀呢?答案是有的,但由於病因不明確,PMS的治療目標還是以緩解症狀為主,應體現個體化原則。解決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心理治療:給與適當的心理安慰及疏導,使精神鬆弛。
二、現代醫學治療:1.服用復方口服避孕藥(COC)。許多研究均証實COC在治療PMS上有持續且滿意的效果,因為能夠穩定激素水平從而改善PMS患者生理和情緒症狀﹔2.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一類新型的抗抑郁藥)﹔3.其它精神藥物﹔4.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有研究顯示,GnRH-a在治療PMS患者的生理症狀效果優於心理症狀,但是GnRH-a的使用會引起一系列圍絕經期症狀。
三、傳統醫學治療:中醫的“月經前后諸証”與PMS定義相類似,古代醫籍根據不同的主証,分別稱之為“經行乳房脹痛”“經行頭痛”“經行泄瀉”“經行身痛”“經行浮腫”“經行情志異常”等。治療以調理肝、脾、腎及沖任、氣血為主,又尤以調肝為要,注重疏肝理氣。讓我們先來看看,每個証型具體有哪些症狀。
肝郁氣滯証:主要症狀有經前乳房脹痛、小腹脹滿連及胸脅、煩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時常嘆息或胸悶、頭痛、失眠、肢體腫脹等。
血瘀証:主要症狀有經前、經期頭痛劇烈,刺痛為主,乳房脹痛、肢體關節疼痛、月經色暗,量少夾有血塊等。
氣血不足証:主要症狀有經期、經后頭暈、頭部綿綿隱痛,四肢疼痛麻木、疲乏困倦,月經量少,色淡質稀。
脾腎陽虛証:主要症狀有經期或經后腹瀉、疲乏困倦、面浮肢腫(尤其是早上)、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手腳冰冷等。
中醫講究辨証論治、個體化治療,醫生通過望聞問切四診,一般在經前一周到兩周開始服藥,絕大多數患者的症狀均可得到明顯改善,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此外,在飲食方面,患者應保持低鹽飲食,可以減輕手足、眼部的水腫﹔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有助於緩解緊張、抑郁的情緒﹔不喝或者少喝咖啡,這是因為咖啡因會增加易怒、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產生﹔保証維生素B6及維生素E的攝入。
在生活起居方面,患者應避免過度飲酒。一項研究顯示,飲酒會導致女性患上PMS的風險相對於不喝酒的女性要高出45%,過度飲酒的女性則高出79%。同時應適當運動,這樣可以減輕壓力,改善低落的情緒,消除水腫。
隻有全面認識、了解PMS,實施正確的處理方法,才能擺脫喜怒無常的情緒,做回原來的自己。
作者: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中西醫結合科住院醫師吳勝男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