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就是因為年齡大?積極治療才能早日擺脫尷尬

2018年06月28日14:45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北京尿控學組委員肖雲翔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北京尿控學組委員肖雲翔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尿失禁是因為年齡增大而發生的自然現象而選擇默默忍受,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觀點。事實上,先進的醫學技術能夠很好地治療尿失禁,所以尿失禁患者應及時向專業人士尋求治療,才有可能早日擺脫尿失禁的困擾與尷尬。

壓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這兩種不同的類型,雖然都是尿失禁,都是漏尿,但二者的病因、發病因素、原理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治療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總體來說,對於尿失禁治療,首先是強調行為治療。就是通過改變一些生活習慣,比如可以採取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減肥或者鍛煉身體等措施。另外,患者可以適當延長時間,比如說想去尿的時候,稍微憋30秒,下次想去尿了,憋40秒,以此建立起控尿的自信。

除一些基礎療法以外,再比如說壓力性尿失禁,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可以通過盆底肌肉刺激或提肛肌收縮訓練,把盆底肌肉變強大,增加盆底肌肉的緊張程度,增加控尿力量,長期以往會有效果。

第二,手術治療。對於急迫性尿失禁、排尿功能障礙的病人,當物理治療、藥物治療,行為等保守治療不能有效控制症狀,或病人不能耐受這些治療時,還可以接受“膀胱起搏器”的治療。膀胱起搏器是一種植入體內長期使用的神經調節治療手段,通過弱電脈沖影響骶神經,調控膀胱、括約肌和盆底神經反射,使其准確向大腦送達“開”、“關”信號。該治療除適用於因患各種疾病造成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頻尿急等膀胱過度活動症症狀,還為經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帶來了希望。膀胱起搏器憑借三大優勢——安全、微創、可逆,在歐美等國家已廣泛應用於臨床超過20余年,全球已經有超過25萬人選擇該療法,並從中受益。

膀胱起搏器治療具有可體驗性,其分為體驗治療和長期植入兩個階段。體驗治療可以讓病人在置入起搏器前親身體會這項治療對自己的效果,如果病人在體驗期間能夠獲得症狀緩解,表示適合置入膀胱起搏器進行長期治療。目前膀胱起搏器的臨床療效已得到廣泛認証,對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療在5年內的治療成功率達82%,84%的患者對療法滿意,超過90%的患者願意向其他人推薦。臨床數據和病人隨訪結果也顯示,患者在術后記錄下的去廁所間的次數明顯減少,尿液漏出次數減少或者不再漏尿。症狀的減輕使患者能夠恢復日常的正常活動,如:散步,參加社會活動,外出就餐,可大大地改善睡眠及生活質量。

專家簡介:

肖雲翔,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北京尿控學組委員,從事泌尿外科工作20余年。

擅長:骶神經調控療法治療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過度活動症、尿瀦留等,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尿動力學及女性尿失禁和泌尿專業相關疾病的檢查、診斷和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門診時間:每周四上午、周五下午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北京尿控學組委員肖雲翔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