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友誼中學初中部門前,剛剛參加完高考第一場考試的學生正坐在愛心考車裡准備回到住宿點。(廖小兵/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放屁是人體的正常生理現象。難登大雅之堂的“屁”,無色卻有一種特殊臭味,令聞者掩鼻,放者尷尬,而又熏人於無形之中。現實生活中,它與人的健康也息息關聯。有研究顯示,以放屁、打嗝為主訴而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消化門診患者,約佔消化疾病的3~5%。那麼,放屁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為什麼每個人放屁時有所不同?
人們在進食后,隨著食物在胃腸道的消化、吸收以及食物成分與腸道正常菌群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多種氣體,在腸道規律蠕動的推動下由肛門排出,就會造成放屁。
研究顯示,屁中含有的成分較多,主要包含氮氣、氫氣、二氧化碳、甲烷、氧氣,其散發出令人難以忍受的刺激性氣味的則是氨和糞臭素。
由此可見,屁是人體的廢氣。一般每人每天放屁約14次,每天排出的廢氣量,約500毫升。若是這些廢氣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腹部會變得很脹,時間一長,還會造成氣體被人體再吸收。
生活中,無論男女老少,俊男靚女都會經常放屁,隻不過由於身體狀況和飲食習慣不同,造成了各人放屁會有所差異。
首先,屁的響聲取決於腸道的壓力、氣流速度及肛門括約肌的鬆緊程度,所以會出現不同的清脆響亮或間斷性“嘰紐”等聲響。
其次,屁的多少則與飲食有關。薯類、豆類、洋蔥與蛋白質類食物,因含有可產生大量氫、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的基質,所以食后會廢氣大增,不斷放屁。
再次,屁的多少還與人的消化功能強弱或消化道疾病有關。人們患消化道疾病(如菌痢、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出血性小腸炎、腸道惡性腫瘤晚期等)時,由於細菌及蛋白質腐敗的作用,放出的屁會多而臭。此外,調查顯示,人死亡后瞬間也可能會有屁或大便排出,主要由於肛門括約肌突然鬆弛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情況下,不放屁也代表人體一些疾病的發生。例如,一般嬰兒出生后較短時間內也必須放屁,對於不放屁的新生兒,醫生會立即檢查其是否為無肛症或肛門發育不全﹔若沒有放屁,並伴腹痛、腹脹、腸鳴音亢進或消失等症狀,則應考慮腸套疊、腸扭轉、腸梗阻等,應及時進行外科手術。
作者: 國際行為醫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濟寧醫學院教授楊志寅
本文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