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有“三怕” 你家的藥品能經住高溫“烤”驗嗎?

唐瑾

2018年07月09日17:0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已至,人們家中的藥品若保存不當,可能會有“中暑”變質的風險。藥物的穩定性與溫度、光線等多種外界因素有關,這些因素會使藥品發生分解、揮發、沉澱、潮解、酸敗、發霉等變質情況。一旦變質后,藥品不但容易失效、減效或降解,還有可能產生毒性,危害身體健康。因此,為了保証用藥安全,夏季家庭藥品的正確儲存就格外重要。

今天,人民網科普中國聯合達醫曉護為您介紹關於藥品“防暑”的相關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6年11月14日,在重慶市黔江區水市鄉關裡村衛生室,村醫馮昌平在給給患者取藥。楊敏/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在夏天,有一些藥物需要被大家特別注意,防止其變質,主要包括以下4類:

1.膠囊或膠丸:這類劑型的藥品受熱會出現軟化、發黏、膨脹、熔合和溶化,甚至微生物滋生的現象。

2.栓劑:這類劑型的藥品受熱容易出現粘連、融化、變形的現象。

3.顆粒劑:由於這類劑型的藥品在制作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糖粉、糊精,受熱后容易出現黏合、結塊、霉變的現象。

4.液體制劑:這類劑型的藥品受熱會出現揮發、變色、渾濁、絮凝、分層、轉相、酸敗、產生氣體等現象。

其實,藥品有“三怕”,即“怕潮”“怕光”“怕熱”。其中,“怕潮”是指有些藥品,在空氣濕度過高的環境中容易發生變色粘連、鬆散破裂,甚至分解失效﹔“怕光”是指一些藥物在經光線照射后會加速氧化分解,產生變色或沉澱,降低藥物效價。

“怕熱”則是指有些藥品在溫度過高時會使有些含蛋白質的藥物會變性,從而降低藥效。根據范特霍夫方程(Van′t Hoff equation),溫度每升高10℃,藥物反應速度可能增加2∼4倍。因此,在夏季,人們要想做好藥品的“防暑”工作,避免藥物出現變質現象,就特別需要對藥物做到合理“溫控”。在大多數家庭常用的藥品中,不同的藥物需要不同的溫度:

1.室溫密閉保存(10~30℃):硝酸甘油、尼莫地平、普羅帕酮、維拉帕米、阿司匹林、泮托拉唑、雷尼替丁、甲氧氯普胺、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葉酸、輔酶Q10、腺苷鈷胺、甲鈷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氨茶鹼、托拉塞米、呋噻米、異煙肼、硫酸鎂、強的鬆、氫化可的鬆、左氧氟沙星等。

2.陰涼處密閉保存(<20℃):硝酸異山梨酯、單硝酸異山梨酯、鹽酸胺碘酮、還原型谷胱甘肽、奧美拉唑、甲氨蝶呤、鴉膽子油、頭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伊曲康唑、毛果芸香鹼等。

3.冷藏保存(2~8℃):雙歧杆菌、各種胰島素、丙種球蛋白、胸腺肽、重組人促紅素、重組人干擾素、重組人白介素-2、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尿激酶等。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唐瑾

本文由上海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醫師張劍萍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申佳平、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