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你的內啡肽 當心“小賭怡情”變“病理性賭博”

雷雪梅

2018年07月11日08:18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管好你的內啡肽 當心“小賭怡情”變“病理性賭博”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6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一群建筑工人在工地裡用手機觀看世界杯比賽。

銳圖/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世界杯接近尾聲,在欣賞一場場足球比賽的同時,不少球迷仍在通過競猜下注的方式“參與”世界杯。很多賭球者相信“小賭怡情”,因此一次次地參與賭球,但是,其中不少人漸漸沉迷,從一開始的“小賭”變成了后來的“大賭”“豪賭”,把世界杯這個“體育盛宴”變成了“賭博狂歡”,對自身、家人和社會都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們會痴迷於賭球呢?賭球上癮一種什麼病?又該如何治療呢?

據《北京日報》報道,從生理上來說,人在參與賭博的時候大腦內會產生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對於這種物質,人民網居家頻道解釋,人們把它叫做“快活荷爾蒙”,即內啡肽可以使人們愉悅,人心情好壞與大腦內分泌的內啡肽多少是互相作用的。當內啡肽“參與”到賭球這件事情上,《北京日報》指出,一般球迷只是猜球怡情,而賭癮高危群體對內啡肽的敏感和依賴性則更強,容易一發不可收拾。

賭球上癮是一種病嗎?答案是肯定的。湖南省腦科醫院酒癮網癮治療中心主任周旭輝在接受中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病理性賭博,也就是俗稱“賭博成癮”。病理性賭博患者平時充滿對賭博的向往和沖動,會放棄正當的文娛活動,不顧及家庭,甚至可以犧牲學業、工作及前途。同時增加賭博時間、頻率和賭資會感到滿足、陶醉,常常不顧后果地增加賭注,賭資越來越大,完全超出了自身經濟能力范圍。周旭輝提醒,病理性賭博者還可發生與戒酒、戒煙類似的“戒斷反應”,即一旦停止賭博,會出現緊張、困倦、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不適症狀,恢復賭博后上述症狀可迅速消失。

至於對這種病理性賭博的治療,其方法主要涉及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據紅網報道,一方面適當的心理治療比如說厭惡治療、精神分析等方法,最好由專業心理治療師進行,可以給患者指點、解釋,找出其不良行為的來龍去脈,增加自我認識,改變自己的行為,但心理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常常會遭到病理性賭博者的排斥。另一方面,因為病理性賭博常常伴有焦慮、抑郁、社交困難、睡眠障礙等等,而這些情況與腦內的神經遞質比如說5-HT、內啡肽、去甲腎上腺素等等有關,因此選用適當的藥物可以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雷雪梅)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領域: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

(責編:申佳平、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