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虫叮咬時千萬別徒手拔 這樣做能預防蜱虫叮咬

高婷

2018年07月11日17:04  來源:人民網
 

蜱虫

蜱虫

人民網武漢7月11日電 “醫生快來看看,這肚皮上是怎麼回事?”7月8日上午,周大姐一家沖進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扒開周大姐的肚皮,一旁的女兒焦急萬分:“今天早上突然發現我媽肚皮上多了一個‘瘤子’!”

55歲的周大姐與女兒家在武漢市武昌區,家裡是帶木質閣樓的老式平房,周大姐還在院子裡養了雞和狗。8日一大早,周大姐一直覺得肚子上痒痒的不舒服,女兒幫忙掀開衣服一看,周大姐肚皮上竟長出了一顆黃豆大的“瘤子”,連帶著周圍皮膚都變成了紫紅色。周大姐試著用手把“瘤子”摳下來卻沒能成功,女兒趕緊帶著周大姐往醫院趕。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聽完周大姐一家的描述,接診醫生熊君仔細檢查了周大姐肚皮上的“瘤子”,判斷這是一隻蜱虫。“估計被蜱虫咬傷的時間還有點長,雖然蜱虫的腳還留在外面,但是身子已經嵌進病人的肚皮裡了!”熊君說,因為蜱虫吸血的時間較長,叮咬處周圍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紫紅色的皮下出血,需要馬上處理。

“幸好沒有生拉硬拽,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急診外科李佳醫生先是用酒精輕輕地涂在蜱虫的頭部,待其“麻醉”后自行鬆口,再小心翼翼地將其取出。隨后,周大姐馬上接受了相關血液檢查,暫時沒有大礙,但后期她仍然需要定期到醫院復查監測。

“很多人發現被蜱虫叮咬后,第一反應是立即摘除。殊不知,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復雜,上面長有倒刺,摘除不當,很可能使它的口器折斷並留在皮膚裡,從而引發感染。”李佳醫生介紹,蜱虫叮咬人后會散發一種麻醉成分,將頭埋在皮膚內吸血,同時它分泌出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除了叮咬部位會出現皮下出血、充血、水腫等炎症反應外,還可能引起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俗稱蜱虫病),可導致發熱和體內白細胞、血小板迅速下降,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專家提醒,春夏是蜱虫活躍的高峰季節,外出游玩時要避免在樹林和野外草地上坐臥休息。皮膚裸露的部位涂抺驅蚊液,扎緊褲腳、袖口和領口,可有效減少蜱虫的叮咬。在小區草坪遛狗或者帶寵物去戶外后,要對寵物進行檢查,盡量不要讓小孩與寵物親密接觸﹔從事除草、林業工作以及菜農、飼養牲畜的人要特別注意,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盡量穿長袖衣服,回家要及時檢查身體上是否有蜱虫附著,蜱虫喜歡附著的重點部位有頭部、耳后、腋下、腹股溝等皮膚薄嫩的地方。

此外,專家特別提醒,發現被蜱虫咬傷后要定期復查,身體一旦出現發熱、乏力、頭痛、肌肉酸痛、惡心、嘔吐、厭食、腹瀉以及咳嗽、咽痛、昏迷不醒或發現皮膚出血不止等症狀,更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高婷)

受訪專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熊君、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外科醫生李佳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