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案例解讀:為何有些男性偏愛“大女人”

周偉翔

2018年07月13日14:2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在一次婚姻家庭關系的個案中,來訪者A先生和自己的媽媽、妻子一起來到了咨詢室,希望咨詢師協助解決婆媳之間的矛盾,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婆媳關系案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2月14日,在揚州市廣陵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內,工作人員給結婚証蓋鋼印。(孟德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我在之前已經通過A先生了解過這一家人的總體情況。在A先生的原生家庭裡,母親是個女強人,家裡的一切事物和問題,都靠她解決。相反,父親性格比較懦弱,沒有主見。母親雖然非常強勢,但對家裡的照顧非常周到,對自己要求也比較嚴格。同時,妻子的家庭和A先生家庭也比較相似,他們是通過自由戀愛認識的。

咨詢一開始,婆媳兩人就開始相互指責。婆婆訴苦說,在家裡兒媳把所有的家務活都讓自己的兒子干,還沒好語氣,即指責兒媳想做“大女人”,自己的兒子成了家中的“小男人”,成了下屬,認為兒子不像個男人,沒有骨氣,要求兒子不跟兒媳過了。兒媳則強勢回應,說自己就是“大女人”,就是這麼強勢,這是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方式。自己能力強,適合在外面工作,A先生能力比不上自己,適合照顧家裡,如果A先生不接受,那就離婚,認為婆婆管的太寬了。

面對媽媽和妻子的激烈爭吵,A先生細聲細語地表示,自己應該照顧好自己的老媽,也應該照顧好自己的老婆﹔對妻子,自己應該能屈能伸,既然妻子有本事,就理應強勢。A先生的媽媽聽到這裡就生氣了,要求兒子和兒媳離婚。此時A先生連忙安慰母親說“行”,而當他的妻子聽到“行”后,馬上說:“好,離就離”。A先生又開始哀求妻子。

看到這,大家可以感受到夾在母親和妻子中間的A先生其實非常委屈。從先前了解的情況和三人的對話在中,我們可以看到,婆婆和兒媳有一個共同心理特點,即“強勢和控制欲”,而A先生則有很明顯的“服從”這個心理特點,也就是有些人口中的“小男人”“軟飯男”。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孩子主要是通過“條件反射”和“模仿”來學習的。A先生“服從”的心理特點,正是來自於從小到大母親對他過度的嚴格管教,以及在觀察父親與母親的相處模式中學習到的。

在隨后的咨詢中,我了解到,在A先生小時候,如果不聽媽媽的話,或者提出不同意見,媽媽就說自己不是個好孩子,不愛他了,將來一定會學壞,沒出息。這時候,他會覺得恐懼、害怕,擔心媽媽不要自己,不愛自己了。相反,自己如果聽話,不頂嘴,就會被媽媽表揚,說自己是一個好孩子,懂事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是媽媽最愛的人。這時候,A先生會感到安全、有人愛。同時他通過觀察發現,父母吵架的時候,隻要爸爸示弱,沖突很快就平息了。A先生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逐步形成了自己“服從”的心理特點。

那為什麼A先生會找和母親同樣強勢、能力強的“大女人”做妻子呢?這涉及到“舒適區”的問題。

A先生從小就習慣了被嚴管和服從的生活,在這種環境下,自己會有一種安全感和舒適感。由於沒有機會和環境從家庭中接受“主動、負責、承擔”等心理能力的培養,在他成家立業之后,隻有找到與母親相像的人做妻子,他才會覺得安全和舒適,有家的感覺。如果硬要他與一個事事依賴自己拿主意、事事要自己負責的妻子結婚,他會產生恐懼感和不安全感,就會覺得非常的不舒適。

心理特點沒有好壞,各有各的特點和長處。心理特點可以通過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來塑造,因此,對於影響孩子心理特點的因素,除了天生的因素外,家庭的親子模式影響最關鍵。

作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周偉翔,擅長婚姻家庭、抑郁、焦慮、恐懼、強迫和雙相情感障礙咨詢

本文由中國心理學會心理普及工作委員會研究院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供稿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