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沒“坐”好或患產后風濕 這幾點是防治關鍵

黃冰璐

2018年07月17日12:5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產婦生完孩子以后,通常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來恢復身體,即民間俗稱的“坐月子”。家中老人常常告誡產婦:如果月子坐不好,是要得“月子病”的,而產后風濕就是一種常見的月子病。那麼,什麼是產后風濕?它是怎樣發生的?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5月9日,在河北省臨西縣第三人民醫院,臨西鎮幼兒園的孩子們在聽醫護人員講解嬰兒發育常識。(張玉坤/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據《錢江晚報》報道,產婦在產后體弱、氣血虛,容易使風寒濕邪侵入血脈,出現局部或全身皮膚、肌肉、關節等部位怕風、怕冷、酸痛等症狀,還可能伴有乏力、多汗、睡眠不佳、大便稀爛、情緒煩躁等,被稱為產后風濕。

產婦為什麼會患上該病呢?北方網介紹了以下幾點原因:

1.產婦在生產后,如果不做好保暖工作,就有可能使風寒乘虛而入。

2.產婦在生產后,如果得不到充分休息、過度疲勞,就可能患上產后風濕。

3.有些產婦子宮出血過多,導致血脈空虛、元氣大傷,此時如果外邪入侵,就會導致肌肉、關節疼痛、沉重,怕風,怕冷等症狀。

4.如果居住環境陰暗、潮濕,也有可能導致產婦因血脈不通而患上產后風濕。

《錢江晚報》提醒,產后風濕的發病率較高,如果不及時治療,不僅可能導致症狀加重,而且可能引發產后抑郁等問題。及早治療和預防風寒外邪入體是治療該病的關鍵。那麼,如果不幸患上產后風濕,除了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外,產婦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劉惠雲建議,患者要注意保暖,最好穿長袖衣褲、棉拖鞋,盡量少洗澡,最好不要洗頭﹔在夏季,空調溫度不要調太低,風不要對著身體吹﹔應該保持皮膚干燥,出汗后應及時用干毛巾揩干﹔居住環境要保持空氣流通,不能太潮濕﹔飲食上應吃熱性食物,忌食生、冷、涼性食物,比如綠豆湯、螃蟹、生冷的水果等。

此外,要想防治產后風濕,還要學會科學坐月子。《大連日報》建議,科學坐月子要注意飲食和休息,比如產婦在分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好睡一覺,睡足之后應吃些營養高、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多喝水。產婦要盡早下床活動,一般情況下,順產的產婦在分娩6至8小時后就應當下床走動﹔剖腹產的產婦在產后第二天撤掉尿管后,就能下床活動,並可以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做些簡單的鍛煉或產后體操。產后1星期,產婦可以做些輕微的家務活,但持續時間不宜過長,更不可干較重的體力活。(黃冰璐)

本文由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劉惠雲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目前的研究領域為孕前、孕期、產后的營養保健,母乳喂養,嬰兒護理,月經期、更年期調理,糖尿病,高血壓,不孕不育,孕期體重等。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