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心臟病是"吃出來的" 防范心律失常應做到這些

姚焰

2018年07月30日13:58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姚焰

隨著生活壓力增大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冠心病等“吃出來的心臟病”逐年上升,一旦患有這些心血管疾病,就容易引發房顫,尤其是糖尿病,可謂“百病之源”。需要強調的是,飲酒特別容易引發房顫,並且一旦得了,其房顫手術療效也要比不嗜酒的患者差得多。

房顫的診斷並不復雜,多數人房顫發作時會有心慌不適的表現,有症狀時到醫院做一個心電圖就能確診﹔還可以身上戴一個24小時動態心電圖(Holter),持續對心跳進行監測﹔有一些可攜帶穿戴設備也有監測心電圖的功能。也有一些人房顫發作沒有特別的症狀,這些患者很可能出現心衰或者腦梗塞等其他嚴重症狀就診時才發現自己原來有房顫。某種程度上,這些“無症狀性房顫”病人可能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另一方面,如果有症狀但卻不重視或者過度重視而反復進行過度檢查都不對。對於房顫,最好、最權威的診斷手段就是便宜而簡單的心電圖就足夠了,但一定要在發病時捕捉心電圖。

防范心律失常,第一對於那種天生就自帶的心律失常,父母最好能在帶孩子去做個心電圖,尤其是孩子出現過一些特殊情況下,比如說運動、奔跑之后出現一些不適的感覺。第二個,不管是誰、多大年紀,都要堅持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如果平常發現一些症狀覺得可疑,可以數一分鐘的脈搏,記錄下自己的心跳次數,整不整齊,這個對於醫生診斷也是有幫助的。

專家簡介:

姚焰,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2病區(心律失常病區)主任,博士生導師。

擅長:心律失常的臨床診療和研究,在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上速)、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心房扑動(房扑)以及心房顫動(房顫)等方面均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年度手術量超1000例,多數為來自全國各地和國外的各類復雜疑難或外院手術失敗患者。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心律失常門診),周一下午(特需門診)

受訪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姚焰

(責編:趙鵬、姚欣雨)